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汛期气候与保健

发布时间:2019-12-03 14:59来源: 未知
  汛期来临,我国南北各地降雨量骤增。不少民房、道路大量积水。与高温、暖冬相比,洪水给人带来的疾病丝毫也不逊色。要知道,汛期潮水上涨,人畜粪便、垃圾、死猫、死狗等漂浮,各种寄生虫卵、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也乘机兴风作浪,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
 
  首先,汛期是血吸虫病发生流行的易感季节。病人粪便里的血吸虫卵在水里孵化成毛蚴,进而发育成尾蚴,从而感染人和哺乳动物。如果汛期不注意防护,频繁地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可造成血吸虫急性感染疫情的发生。所以,汛期下水时,接触水的暴露部位皮肤上一定要涂擦防护药物,或穿防护鞋袜;汛期也是钩体病流行和暴发的季节。鼠粪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钩体在水中可存活40天。汛期的洪水冲刷猪圈、厕所,造成大范围的钩体污染,人与污染的的水、湿土接触而感染,可引起流行或暴发。预防钩体病的关键是灭鼠及加强对家畜的管理,保护水源。确保食物及水不被钩体污染。汛期下水注意采取保护性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按规定接种钩体疫苗;汛期还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峰期。由于洪水中混入了大量人畜粪便和腐烂变质的动植物,各种伤寒、痢疾、肝炎的细菌、病毒可随水扩散。如果人一旦食入不洁净的食品,就会诱发肠道传染病。因此,汛期一定要搞好饮水卫生,注意水的消毒使用。发现病人寄生隔离,还要防止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食物和日常用品,随时切断传播途径。此外,汛期不要吃病死、溺死的牲畜肉,以防止感染狂犬病。若不慎碰伤了皮肤,要及时处理,以防止感染。
 
  汛期暴雨还会带来大量可导致诱发过敏症的霉菌和花粉,许多人深受其害。许多医院的候诊室里挤满了鼻塞、气喘和眼痒者。医学专家认为,这主要是降雨刺激了霉菌、树木和草的生长,致使草木茂盛、花粉丛生,才诱发了过敏症的发生。
 
  因此,汛期和洪灾过后,一定要注意自我保健,衣食住行合理安排。平时多备些药物,以防瘟疫流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医疗、环保、气象部门要密切注意疾病防治工作。尤其做好汛期过后一个月的保健工作。尽量把受灾群众安排周到,以安全度过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