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湿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2-03 14:24来源: 未知
  俗话说:“冬春季干,夏天湿,秋季不干不湿最舒适。”这在我国北方表现是非常明显的。空气的干湿与大气湿度密切相关。所谓大气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潮湿程度,它表示当时大气中水汽含量距离大气饱和的程度,一般用相对湿度百分比来表示大气湿度的大小。空气湿度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在一定气温条件下,大气中相对湿度越小,水汽蒸发也就越快;反之,大气中湿度越大,水气蒸发也就越慢。在人们实际生活中,冬春季会感到空气干燥,夏季出现闷热天气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大气中湿度的变化在起作用。人体中丧失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空气中水分的饱和程度,一般将37℃时空气饱和差称为生理饱和差,它对人们的呼吸过程中水分蒸发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人体的散热方式是不一样的。当然,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在湿度和温度共同起作用的。在低温潮湿的天气,由于大气中的水汽蒸发吸收了身体的热辐射,而使人体感到阴冷并容易受凉;在高温潮湿的天气,大气中的水汽会阻碍人体的体表蒸发,而影响到人体的散热过程,如果排汗不及时,人就会中暑。相对湿度如果达到80%以上,就会妨碍人们机体蒸发散热,对患有肾病、结核病、慢性腰腿病的人都会产生不良作用。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如我国的南方地区),潮湿的空气容易让人得风湿病和气管炎。而大气中的空气湿度太小则会造成人体皮肤干燥等。尤其长期在室外、田间劳作的人们,特别容易出现手脚干裂的现象。实际上,人们感觉最舒适的气象条件是大气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在50%左右为最佳,也就是北京地区的金秋时节最好。
 
  为此,不管是闷热的夏季,还是干冷的冬天,人们应时刻关注天气和大气湿度的变化,及时调节湿度变化,搞好劳动保护,对于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