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立秋农事习俗

发布时间:2019-12-02 11:32来源: 未知

立秋农事习俗

  在金秋时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立秋农事习俗,还有搭火炕、晒干菜等立秋农事习俗,以下介绍立秋农事习俗内容: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的来临意味着我国北方结束了炎炎酷暑,迎来了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金秋时节。北方历来有“立秋吃饺子、抓秋膘”的传统习俗,这是尽人皆知的。这里讲的是两种与农事、农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立秋农事习俗——“搭火炕”和“晒干菜”。

  立秋农事习俗-立秋搭火炕

  大概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都知道:在东北农村,立秋搭火炕的立秋农事习俗由来已久。那么,这个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不单是由北方的气候所决定的,也源于历代北方农村的农事活动——麦收。民谚有:“麦子不受三伏气”的说法。意思是说:在一般的情况下,麦子都在头伏和二伏之间收割。因为,这个时期是麦粒成熟最佳期,过了这个时期,麦子很容易倒伏和炸粒。因此,当节气到了暑伏,即将进入三伏天的时候,北方农村麦收活动也早已接近尾声。麦收结束了,农民便选择干燥、无雨的天气晒麦、打麦,而后用打下来的麦余子(麦穗外面的包皮),掺在干净的黄土里,加上水搅拌均匀成泥状,抹在泥草房屋外围的墙壁上,既防风吹又耐雨淋。因而,过去的年代里,乡村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泥草房,墙壁抹上光溜溜的麦余子黄土泥墙面,曾经一度成为农家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呢。

  然而最时兴的还是农村的火炕。每逢立秋时节,气候凉爽,空气流通好,又没有了酷暑的燥热,雨水也渐渐稀少,正适宜农村搭火炕。此时,村民中那些手巧的泥瓦功夫匠,手艺便派上了用场。人们便就地取材,将麦余子掺进纯净的黄土里,兑上水和匀后用坯模子托成一块块长度为40厘米、宽度为20厘米的长方形土坯,晒干后摞起来用雨布苫好,以备搭炕时选用。

  土坯的用途很广泛,不仅能垒院墙、砌粮食囤子,还能建造房屋,搭火炕。用土坯建造的房屋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搭咸的火炕不像红砖炕面那样,不烧火时透骨的凉,烧火多时又烘烤般的热。既经济实用,又具有保温、隔热、防潮的效果。“立秋”时节托土坯,在五、六十年代时的农村,是所有农活中工序最繁杂、既脏又累的活计之一,正如农村流行的一句顺口溜中所描述的那样:“抡大镐、和大泥、搂大耙、托大坯。”简称农活中的“四大累”。尽管这样,搭好的农家火炕还是最能抵御风寒,也最受风湿骨病、老寒腿患者和中老年人欢迎的。倘若数九隆冬家中来了客人,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喜欢坐在农家的热炕头上暖一暖身子,或者躺在炕洞的位置烙一烙腰部,那种舒坦劲儿是城市里的电热毯、电褥子所不能比拟的。往往一进入冬季,就有很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都很向往农家的热炕头呢。

  由此可见,在新式农居取代泥草房的今天,尽管土坯已演变成红砖,昔日农村托土坯的情景已不再现,然而,火炕依然与农家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有趣的是:节气到了立秋,农家院家家户户都忙着托坯、扒炕、搭炕,此时正值地里的玉米也已打苞、绣穗儿,籽粒成熟的时节,完全可以食用了。妇女们便在灶膛里架上几块木头,打发男人们到自家地里掰上一抱嫩苞米回来,剥去皮后摘干净玉米须(胡子),放在大铁锅里烀上,上面盖上一层鲜绿的苞米叶,以保持嫩苞米的味道更鲜美,顺便再烀上几个新土豆、鲜茄子,开锅后片刻,先把土豆和茄子捞出来,以免烀时间长了成糊状,再闷上一刻钟后,屋里便飘出了玉米棒浓浓的香味,这时,掀开锅捞出几穗青苞米,再切上一盘咸黄瓜,把土豆和茄子用蒜酱和辣椒酱一拌,就着玉米吃起来,在没有其它饭莱的情况下,这便是农家青黄不接时最具特色的一道风味快餐了。那些牙口好的儿童、青壮年们,喜欢吃烤苞米的,就把带皮的玉米用木头火烧上几穗。听到苞米嘎巴嘎巴响的时候,就说明烤熟了,拿出来抖落灰尘,用筷子插在苞米穗的尾部,或用苞米叶裹上,咬一口仔细地咂咂嘴儿,犹如当今的农家生活一样,既香甜可口,又耐人寻味。凡是这个时候搭火炕的人家,小孩子们都喜欢把烤熟的苞米搓成粒儿装在衣兜里,走在上学的路上一粒一粒地咀嚼着,细数着一步步成长的年轮。

  年年岁岁花开花谢,叶落秋黄,然而,这些古老的乡村风俗却依旧在各地农村沿袭。如果你有兴趣到东北农家来做客,定会让你大饱眼福,胃口大开的。

  立秋农事习俗-立秋晒干菜

  每当节气一过立秋,正是城乡居民晒干菜的最佳时节。立秋往往在三伏天,虽然三伏里昼夜温差大,但白天阳光充足,晴多雨少,而且秋风送爽,空气流通好,最适宜晒干菜。此时,当你走进城乡居民庭院,就会看到这样一番场景:几乎家家户户的晾衣绳上都会挂满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各色各样的干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虽然干菜的营养价值不如新鲜蔬菜,也不能同山珍海味、鸡鱼肉蛋相媲美,但干菜的独特风味却是任何一种新鲜蔬菜都无法比拟的。农家晒干莱原料多出自自家的菜园,常在吃不了的情况下晒成千菜,因而价格低廉又经济实惠,是人们冬季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用干菜烹调出来的菜肴,不仅干香浓郁,而且口感好。虽说现在冬季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但冬春两季往往有时候蔬菜供应不及时,而且价格昂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省则省,以吃饱饭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晒干菜即成了乡村里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点点滴滴无不展现出家庭主妇们勤俭持家的淳朴民俗、民风。

  妇女们习惯地选择一些红红绿绿的辣椒,去掉籽儿切咸各种形状后进行晾晒,辣椒皮薄容易风干,晒好的辣椒干可以用肉炒或腌制成各种风味的小咸菜,既爽口开胃,又能增加食欲。

  晒豆角要选鲜嫩的,在晾晒前放入开水里焯一下,时间不宜过长,捞出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待豆角晒至八成千时翻动一次,直至晾干即可。也可将豆角用剪子或菜刀剪切成丝状(俗称:豆角丝儿),散放在水泥墙上,在短时间内即可晒干,还可将豆角拌上草木灰,以保持绿色和养分。晒干后储存起来,以备冬天做成豆角干炖猪肉或制成烩莱,这可是干菜里最美味的一道菜肴。

  立秋农事习俗晒黄瓜干一是要选择青、嫩的黄瓜,切成条后拌上草木灰在太阳底下直接晾干,草木灰能够使黄瓜保持翠绿,防止养分流失。二是把已经老皮的黄瓜削去皮,用盐把黄瓜腌出水分后沥干水,然后晾晒。冬季里用鲜猪肉炒黄瓜干,嫩黄瓜干吃起来香脆,老黄瓜干则柔而耐嚼,口感都非常好。黄瓜干在城市许多饭店的大餐中被称之为“黄瓜钱”。

  西葫芦俗称角瓜,晒角瓜干工序稍微复杂些,因此能工巧匠们制作了一种特殊的专用工具,其中角瓜旋子就是一种。人们把木板中间打个长方形的孔,在上边装上刀片。使用的时候,把角瓜切成两半掏去籽后,拿起角瓜在刀片上旋转,刀孔下边就旋转出长长的薄薄的角瓜条来,可以一根到头,也可以切成几段,把角瓜条子搭在绳子上晾上八分干,再编成辨子再次晾晒,真到干透为止。这样晾晒角瓜条四面通风,不容易腐烂,而且利于储藏。

  晒茄子也有好几种方法,一是把茄子蒸熟以后,撕咸茄条直接晾晒。二是把茄子切成条或块,拌入干面粉直接晒干就可以。加入面粉的茄子做成菜以后更加滑爽。再就是把茄子横断面切成片拌上面粉,摊在秫秸帘上晾蔫后用线穿起来,放在避开阳光直接暴晒的地方,阴干后储存起来,还有一种方法是把茄子从上至下旋转切成蜂窝形状(俗称:花茄子),这样晒的茄子最容易干。等到冬天食用时用开水泡开,蘸点蒜酱或炒熟吃,那种鲜美的味道赛过新鲜茄子。

  秋天农家起土豆时,往往把较大的土豆挑选储存起来留作冬天里的主菜肴,稍小一点的用来换粉条、粉面子。把形态最小的土豆放入锅中煮熟,再放入冷水中浸泡20分钟,待冷却后揭去表皮切成薄片,均匀地放在帘子上晾晒,待一面稍干时,再晾另一面,直至晾干。冬天闲来无事改善伙食时,如果炒一盘猪肉片土豆干,也会大开胃口的。

  晒制干菜,萝卜干当是首选,但萝卜要在秋收以后,霜降来临之前才能收获,所以晒制萝卜干只有大白菜上市、腌酸菜季节才能进行,南瓜干也如此。当大白菜上市后,把腌酸菜余下的小白菜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再用锥子划成条状(俗称:划菜),把闲置的白菜帮编成辫子搭在墙头或树干上,待天气转冷下雪之前即可晒干。晒好的干白菜、南瓜干、萝卜干只有在来年春天才最好吃。也许是因为这些干菜必须经受风吹雪打,历尽雨雪霜寒之后才会美味可口的缘故吧。

  凡此种种立秋农事习俗,无论立秋晒哪种千菜,都是一种乐趣,一种情趣。这早已成为人们释放心情、美化生活的一种典雅、清新、恬淡的东北风景画。虽然逢年过节时鸡鱼肉蛋摆满桌,干菜们难登大雅之堂,但一日三餐总是荤腥不断,就吃腻了胃口,难免生出要吃点干菜的念头来。养生之道讲究营养全面,荤素搭配,这样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使人延年益寿,这里也有干菜的一份功劳呢。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常把干菜代替青菜摆在酒席宴上,作为一时间婚丧嫁娶、建造房屋的主要菜肴供宾客们餐用,并唱起关东民谣:“六对六、八对八,新媳妇娶到家,男女老少乐开花。八对八、六对六,干菜上席炖猪肉,大碗酒喝个够。”还记得旧时婚礼仪式上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诸肉不如猪肉香、百莱不如白菜好”,横批已不记得了。这些无不反映出一代又一代的关东人乐观、豪爽、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与精神境界。

  从前人们晒干菜是为了解决冬天吃菜难,以弥补生活的不足。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室大棚的兴起,人们早巳告别干莱当主菜的穷困生活,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而今人们晒干莱却是为了调剂生活的富足。新鲜蔬菜改头换面上餐桌,既能丰富和调节饮食,又给百姓平凡的生活增加了不平凡的调味品,以此时刻提醒人们忆苦思甜不忘本。因此每到立秋时节,人们都为把晒干菜作为一种消遣与时尚而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