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你应该知道的地震常识

发布时间:2020-04-09 11:31来源: 未知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科技文化常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频发。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总结在考试当中常见的地震常识。

一、知识介绍

(一)地震类型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地震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2)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3)由于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二)地震带

世界上的有三大地震带,包括:

(1)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地震带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2)欧亚地震带。该地震带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

(3)大洋中脊或海岭地震活动带。该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频发。

(三)地震相关名词

1.地震波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2.震级与烈度

用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表示地震的大小,即地震的震级。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通常用字母M表示。共分9个等级,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通常小于2.5级的地震称为小地震,2.5-4.7之间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4.7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目前世界上已知有记载的最大的震级为9.5级.

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小于3度,人无感觉,仪器能记录到;大于9度,会对地震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3.震源与震中

震源是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断层开始破裂的地方,它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

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

震源深浅也对破坏程度起关键作用。震源浅,影响面积会小些,但在受影响范围内的强度就极大;震源深,影响面积会较大,但造成的破坏却相对较少。

(四)地震急救常识

平房,应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在户外要用手护住头部,迅速避开高大建筑物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二、试题展示

例:下列关于地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较慢,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引起动面水平晃动。

B.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跳动,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

C.一般情况下,地震时震中附近震动最大,破坏性也最严重

D.震级是地震强度大小的度量,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每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

【答案】A。解析:纵波是推进波,速度快,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A选项说法错误,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因此正确答案选择A。

三、考察形式

本知识点为记忆型考点,需要考生着重掌握注意日常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