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地震云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20-04-07 11:30来源: 未知

九寨沟地震后,部分学者和媒体努力想要普及一个常识——“地震云”是伪科学。这些科普文章,无一例外收获了大量的质疑与谩骂。

 

地震云从何而来

唯一略有成绩者,是百度百科的“地震云”词条,由来自气象局、中科院等的多位学者共同努力,终于在前些天改了过来。该词条首次接受学术界意见,将“地震云”明确定义为“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

这实在是一次极不容易的进步。毕竟,“地震云”这一伪科学被引入中国,已整整四十年了。

20世纪80年代,键田忠三郎与日本九州大学的真锅大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吕大炯,合写《地震云》一书,于1981年在中国出版。

“地震云学说”曾在中国广为流传,甚至一脚踏入了中国科学界。吕大炯曾于1981年在《科学通报》发表过《地震云观测》的论文,并在1982年出版《震兆云霞》一书。

地震云从何而来

随后几十年,中国和日本民间爱好者做了一些观测,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通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

很多人总以为地震很罕见,能“命中”几次就是神算子了。其实这是个误区,事实上地震每天都发生。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仅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全球每年发生1000次,差不多每天都得发生两三次。

也就是说,任何人随口说句“今天全球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都稳赢不输。更何况一些“地震云专家”还把时间放宽到一个月以内,很容易做到“次次命中”。

地震云从何而来

在地震这样恐怖又突然的天灾面前,人类显得太过于渺小和无力,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能有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比如看云),来预先判断地震的出现,能让人们有机会逃脱厄运。

正是由于满足了人类的这种心理需求,“地震云理论”或许永远都会有追随者。

以上往事回顾,权且作为伪科学“地震云”入华40周年的一点沉痛纪念。至于科学层面对所谓“地震云”的辟谣,有劳移步:看云就能预测地震?想多了,“地震云”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