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春节小心染上四“火”

发布时间:2019-11-28 13:15来源: 未知
  “上火”是个中医名词,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冬天是一个容易上火的季节,尤其是春节即将来临,上火更容易发生,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要采取种种天然而美味的方法,以润“灭火”。
 
  第一把火:胃火
 
  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胃火,即是胃热。轻微胃火盛者,好像永远吃不饱,其实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药疗方面可用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泻胃火。
 
  降火食方:鲜萝卜汁、绿豆粥、西瓜。
 
  第二把火:肝火
 
  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两肋胀痛、睡眠不稳、身体闷热、舌苔增厚。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调整情志、稳定情绪非常重要,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也会造成肝火上升。要预防肝火旺,除了睡眠充足、心情放松,一些简单的药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比如可用金菊花、白芍等平肝熄火的药材合煎饮服。不宜吃辛辣、海腥、过腻过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
 
  降火食方:川贝母冰糖梨汁、枸杞菊花茶。
 
  第三把火:心火
 
  表现症状:心烦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疮、肌肤疮疡。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中医提醒需要控制情绪,减少紧张,少生心事烦事。尤其是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处理繁杂、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心火的预防办法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态,寒温适度,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用黄连、莲子芯等药物清心泻火。降火食方:冰糖莲子汤、百合银耳玉竹汤。
 
  第四把火:肺火
 
  表现症状: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要适当吃一点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同时多饮水,少吃肉类及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品。除肺火,也可用呼吸咳嗽洗肺法,通过深呼吸和主动咳嗽,帮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增强免疫力。如肺热郁闷,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汤,阴虚肺热可服用养阴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饮等。药物还有白薇、地骨皮,两者均可清泻肺热。
 
  降火食方:猪肝枸杞菜、罗汉果猪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