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盛夏时节话人身保健

发布时间:2019-11-28 13:10来源: 未知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是我国气候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到了夏至以后进入伏天,大江南北到处都是烈日炎炎似火烤,沿海及内陆地区白天的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有时可突破40℃,夜间也是闷热难当,最低气温也在22℃以上,有时早晨最低气温也保持在25℃以上,甚至达到30℃也不罕见。
 
  人们都知道,人体的体温是恒温,人的体温的正常值为36℃,人的皮肤表面温度大约是32℃左右。如果当气温高于32℃时,皮肤散热就比较困难,于是人们就会感觉天气闷热不舒服。当日最高气温高于32℃时,气象部门称之为暑热天气,当气温高于35℃以上时为炎热天气,当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7℃时,称之为酷热天气。当日最高气温猛升到高于32℃且维持3—5天以上时,称之为热浪。北京地区今年6月上旬后期到中旬前期连续数天的35℃以上的高温天气就是热浪天气。当气温高于35℃以上,天气又不刮风时,通风不良,人们散热受到了很大影响,人们只好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而出汗就会引起人体内盐分的流失,这时人们就会出现头昏、发热、汗闭,甚至昏迷而发生中暑现象。
 
  为了预防中暑,人们在室外活动时应戴上草帽、遮阳帽等,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头部,炎热夏天应穿浅色或白色衣服。农村田间劳作时应尽量避开中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可选择早晨和黄昏后进行田间劳作,以免气温太高而中暑。炎热季节人们容易出汗,出汗多时一定要多喝些含盐分的开水,以补充身体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身上应随时自备一些清凉药品,如清凉油、仁丹、藿香水、薄荷油之类的保健用品。因天气炎热,发现有人中暑,要尽快让其脱离高热环境,先安排在通风良好、荫凉的地方休息,然后为病人擦去身上的汗水,解开衣服,适当扇风,喝一些带盐分的茶水,服一些清凉药品。病情严重时,先用人工降温和药物降温,恢复其体温的调节功能,然后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人体肠胃活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凉食冷饮深受人们的喜欢,因它可以滋补身体,消暑解渴,但要注意的是不可过度进食,否则肠胃血管急剧收缩过快,常会引起肠胃痉挛,吐泄或肠胃绞痛。平时脾胃虚寒的人特别要谨慎。身上出大汗时,不宜用电扇直吹或用过冷空调降温,以防皮肤和血管收缩过快而妨碍身体散热,避免热伤风。盛夏时节,当人们持续出汗时,有些人的皮肤会“长”出痱子,出汗还会破坏皮肤保护层,利于微生物的孳生,有害于人的健康。特别是婴幼儿汗腺发育不全,抵抗力差,一旦遇到高温天气,很容易长痱子,这是要时常给婴幼儿擦洗,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汗腺的畅通,以此减少生痱子,长疖子和中暑。经常冲凉、洗温水澡是防御得皮肤病的良方妙策。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暑气袭人”是夏季气候的自然现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做好人身保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搞好室外劳动保护,搞好室内通风降温,饮食清淡,高温期间多饮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之类的饮料,都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