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舌尖上的气象之时令篇

发布时间:2019-11-27 12:58来源: 未知
  虽然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受自然的局限越来越小,但时令与美食结合的传统,仍在国人的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依时而饮,顺天而食,我们处在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中,随着时节的演变,选择适宜的食物。中医对养生的要求,就是在不同时节,根据不同的气象情况挑选食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一刻,我们应当吃什么?
 
  让我们来到用以规划一年时光的春天。春分时节,春季来到中间点。在我国江浙一带,生机早已焕发。在这个时节,当地常会出现冷暖气流剧烈交汇的情况,产生强对流天气,进而炸响第一声春雷,唤醒大地的生机。而因“早春打雷即出笋”而得名的雷笋,是正合时宜的美味。竹笋冒尖后10天之内可以食用,10天之后就会长成竹子。而雷笋保鲜时间更是极短,经历一个昼夜,味道便已大不相同,品尝雷笋像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
 
  “尝鲜无不道春笋”,春笋被誉为春天的“菜王”。根据农业气象专家多年来的记录与分析,雷竹出笋起点温度9℃~10℃,适宜温度11℃~13℃,月降雨量不少于130毫米,相对湿度达85%以上。江浙一带春季适中的气温、充足的雨水,对竹笋的生长十分有利。
 
  时光飞逝,春去夏来。盛夏的高温,造就了安徽芜湖特有的虾子小刀面。国人饮食讲究搭配,虽然小刀面是四季皆可制作的小吃,但唯有配上盛夏才出产的青虾虾子,才能吃出酣畅淋漓的美感。青虾是一种对水温非常敏感的生物,只有水温升到14℃以上时,才会开始摄取食物,而18℃以上的水温,才最适宜青虾活动;到了繁殖期,更是需要26℃到30℃的较高水温。
 
  盛夏的阳光下,煮沸的小刀面,汤虽清,味却浓。
 
  经历春的起步,夏的积累,人们来到了收获的季节。一种有着鲜美异香的菌类,在每年秋季雨后,静悄悄地在马尾松林下长成。这种菌类,生于农历二月者叫“桃花菌”,九月则叫“雁来菌”,以寒露时松花落地所生的最佳,还带有松针的清香。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晚年居于江南时,嗜食“雁来蕈”,一再说“绝佳”。
 
  吃“雁来蕈”的季节,往往已是晚秋,再过不了多久,隆冬又将来临。对东北人而言,冬季无疑是制作冻豆腐的最佳时节,极低的气温,使豆腐中的蛋白质与水分自然分离。失去水分的豆腐“千疮百孔”,如同一块海绵,孔洞肆意吸收着炖鱼的汤汁,合着餐桌上氤氲的热气,格外令人温暖。
 
  而说起令人温暖的食物,饺子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传闻中,饺子的发明源自严寒天气,张仲景的作“娇耳”与“祛寒汤”,帮助人们取暖,医治冻疮。虽然我们无法验证这则传闻的真假,但在天气尚未回暖的春节,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无疑使人由内至外充满温暖与幸福。而在这种温暖中,新的一年已经迈开了脚步。四季继续轮转,而食物也随之经历新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