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都有啥讲究,今年开春天气怎样?
发布时间:2020-02-04 17:23来源: 未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其中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二十四节气就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天体运动研究出二十四节气,农耕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人们自然也就非常关注天气状况。
立春是民间农事的开始,2020年的立春日也马上就要到了。那么立春日民间有哪些讲究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1. 立春当天不能看病。
在人们的心目中,立春日就是一年的开端。人们总是希望开端有一个好彩头,假如立春日去看病,那就意味着一整年都会被疾病所困扰。当然大病也不能耽搁,耽搁了生命都有可能受到威胁,人们只是觉得一点小毛病在立春日耽误一下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2. 立春当天不能理发。
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对于人类就相当于树木对于大地,人应该以非常精神的面貌来迎接万物复苏。而不是在这一天和大自然规律抗衡,一年有365天,没必要非要选择这一天去理发。
3. 立春日要出门
立春日是万物苏醒的开端,在这一天,人们不应该待在家里。家里的空气污浊,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在这一天人们通常都会结伴出行,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4. 立春日不宜吵架
在一年的开端要有好的心态。不要因为一点口舌之争扰乱了自己的心态。以一个非常健康快乐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才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民间有句话叫做“寡妇年,倒春寒”,什么叫寡妇年呢?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传统中,习惯将每一年的春节,到这一年的除夕叫做一整年。所谓寡妇年,就是在这一整年当中没有立春日。刚过去的2019年就是一个寡妇年,因为这一年的春节前一天刚好是立春日,所以在2019年的农历年中没有立春这个节气。

那么倒春寒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农村的朋友们比较了解这个问题,倒春寒就是2月末以及3月初气温回升,有的地方已经可以穿薄衣服了,但是到了4月份气温迅速下降,比往年的正常温度低许多,有时候还会下大雪。
这种天气对于正在生长的粮食来说非常不利。人们根据这个来推测第二年的天气状况,能够及时的作出应对。毕竟在过去人们全靠粮食收入来生活,如果当年粮食收成不好,那么一整年的生活都会非常艰难。
既然有的年份没有立春日,那么就会有年份有两个立春日。这种年份叫做双春年,而2020年刚好就是双春年。

也不是说双春年就安全了,不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其实每一年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倒春寒会冻坏农作物,而且气温的突然下降很有可能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从科学原因来解释的话,之所以会形成倒春寒,是由于遭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春季是冬季到夏季的过渡时期,冷空气南下,与南方的暖空气交替,就会出现阴雨、低温天气。冷空气向南方流动的时间越晚,倒春寒出现的几率将会越大。
所以虽然说2020年是双春年,农民们也不能够放松警惕。倒春寒仍然有可能出现,大家千万不要感觉天气稍微有一点暖和就把厚衣服脱掉,气温突然降低就可能感冒。

而且老人们常常告诉后辈们说,春捂秋冻。可千万别在气温回升的时候着急脱下冬装,不然感冒了会很难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