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攀登模式高峰 追寻人生精彩

发布时间:2019-11-20 20:33来源: 未知
今年7月,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黄丽萍带领团队研发的3公里分辨率GRAPES区域模式系统投入业务化运行,模式预报范围覆盖全国陆地区域和部分海域,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进入新阶段,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局地强对流、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提供重要支撑。而作为团队的中坚力量,黄丽萍在区域模式研发这条路上坚持了近十年。
  “攀登”,峰巍巍兮锲而不舍
  3公里分辨率GRAPES区域模式投入业务运行已有几个月,每天四次根据实况观测同化资料作出更新预报,大大提高了预报员对极端天气、强对流天气的描述和预报能力。然而,回想踏入自主创新区域模式之初,黄丽萍的眼眶却有些泛红。
  事实上,在黄丽萍加入之初,GRAPES区域模式的研发工作一直在推进,当时的进度停留在15公里分辨率,远远无法满足实际业务需要。
  2011年,黄丽萍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负责GRAPES区域模式研究的相关工作。
  初来乍到,“两座大山”就让她犯了难。第一座“大山”是人员不足,负责全国范围内高分辨率模式研发的只有六七个人。这意味着,研究人员除了要负责自己分内的事情以外,还要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方面的工作。黄丽萍说:“那段时间,好像每个人都长了三头六臂,恨不得分好几个身去加快研究进度。”加班对黄丽萍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无数个从数值预报中心走出的深夜,寥落的影子和稀疏的星星都在告诉她,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另一座“大山”,也是最难翻越的,无疑是技术难题了。在系统研发和优化中,黄丽萍和同事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科学问题。模式空间三维变分及其优化、观测资料的高质量同化、更多卫星资料同化、动力框架的精度和稳定性、物理过程的协调性和合理性、计算效率优化等技术,正是在研发过程中要“啃”的硬骨头。黄丽萍说:“比如物理过程的协调性,每一个过程都要分析到,其中还涉及其他部门的专业领域,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助。”
  有问题就去解决,有差距就去弥补,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这是黄丽萍一直以来坚持的信条。遇到技术难题怎么办?“查资料、翻文献、想问题、做方案、调程序,一遍遍地试,一遍遍地改,没别的好办法。”她经常对着电脑调试程序,一坐就是半天,“我也算半个程序员了,除了头发比较多。”黄丽萍开玩笑说。
  其实,她的努力不仅反映在区域模式上,还体现在与各分中心的区域模式进行的研究合作中。2018年,数值预报中心基于国产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研发全国范围3公里数值模式。黄丽萍所在的GRAPES区域模式团队相继完成GRAPES_MESO 3公里模式同化版本研发、业务化建设,以及多项模式研发成果集成和批量试验等工作,为各中心的区域模式提供支撑,也为全国范围业务化运行和推广夯实了基础。
  生活,分清角色而成就精彩
  生活中的黄丽萍是个直率又有趣的人。“工作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形成压力。我下班后约几个球友去打一场,那感觉真是酣畅淋漓。”在羽毛球的一来一回间,黄丽萍的压力也在无形中释放。
  有些人认为女性不适合做科研,其中一个言之凿凿的理由便是做科研会影响家庭。但黄丽萍却用实际行动进行反击。工作虽忙,但她依然坚持陪伴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当问到会不会让孩子也走上气象道路时,她说:“我尊重她的每个决定,不管与气象有没有关系,都希望她能做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黄丽萍从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女儿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也只是在一旁指导,从不干涉女儿的决定。
  黄丽萍总说:“我这辈子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我养了20多年的闺女,一个是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这两个“孩子”的茁壮成长,一直是黄丽萍最自豪的事。尤其是第二个“孩子”的成长,从刚开始的15公里、到10公里,再到如今的3公里,黄丽萍一直在见证着我国区域模式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但是多次出国交流的经历也让黄丽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要想进入世界数值预报顶尖行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最大的期待,就是下一步实现1公里分辨率的全国区域的数值预报模式业务运行。”这是黄丽萍为自己确定的下一个科技攻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