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从季风历史到认识季风与历史

发布时间:2019-12-27 15:42来源: 未知
 朝代更替的研究一直属于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们的传统领域。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历史上改朝换代或者文化兴亡影响的研究促进了社会科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结合,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杂志《Nature》刊出了一些相关文章。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我国唐朝行将结束的一段时期,相关的问题是(1)在冬季风与夏季风在短尺度上是否呈负相关?(2)唐朝衰落前的气候如何?(3)季风变化与唐朝灭亡的关系如何? 
 
  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德国小组用的是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张、陆用的是历史记录。显然,在时间精确度和气候记录的真实性方面,后者均有优势。
 
  无论是现代还是过去,我国季风地区的降水在空间上都出现过较为明显的差异。张德二和陆龙骅所引用的湿润指数代表我国北纬20-40度地区平均干湿变化,而Yancheva等则选择的是代表江南地区的湿润指数。如果唐朝的灭亡确与当时季风变化有直接关系的话,岂不是降水的增加而非降水减少成了可能的重要原因?而更加丰沛的降水对一个农业经济主导而又摇摇欲坠的后期唐朝该是福音才是。
 
  看来,第一个问题,即冬季风与夏季风在短尺度上是否呈负相关,是解决了,答案是否定的。唐朝衰落前的气候及区域差异也比较清楚了。对于第三个问题,正如2008年元月本人与Haug教授邂逅于苏黎世时,这位Yancheva等一文的执笔人和通讯作者所言,问题并没有解决。
 
  不仅如此,Yancheva等与张德二和陆龙骅在《Nature》上的讨论还向从事古气候研究的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季风变化对社会发展可能影响的时间尺度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应当是高显示度《Nature》文章的价值所在吧。
 
  朝代兴衰、更替这一考古学家与史学家们关心多年的重大问题不会轻而易举地被自然科学家们解决的,这里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对特定时段的气候变化、环境背景、政治格局、经济形态、文化基础等高度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在这方面,我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