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与防治战略

发布时间:2019-12-27 15:19来源: 未知
气候变化与荒漠化相互影响和作用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北纬30度附近,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且每年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气候(旱灾)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气候变化作为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成因,影响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相反地,局部荒漠化的变化对气候波动也产生影响。 
 
  (一)气候变化和波动对荒漠化的影响。从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可分为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和现代时期三个阶段:第一,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由于大冰期的到来和新构造运动等两大地质事件,使得青藏地块大幅度隆起。地形的变化,不仅改变了青藏高原本身的气候特征,也改变了我国的大气环流格局,阻挡了印度洋湿润气流的北上,迫使干冷的空气在西伯利亚大陆上积蓄加强,并与太平洋上暖湿气流进行水热交换,从而确立了东亚季风环流。随着这种季风环流系统的建立,逐步形成了我国现在的干旱、半干旱区,并造就了世界上巨大的、具有典型干燥大陆性的温带、暖温带荒漠区。
 
  第二,人类历史时期气候波动对荒漠化的影响。气候变化还影响荒漠化地区土壤构成,据专家对荒漠化土壤剖面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中广泛存在荒漠化期与逆转期沉积的地层剖面,表明了气候环境变化与土地荒漠化及其逆转过程有着密切联系。
 
  第三,现代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对于我国西北特别是内流河径流量的增加产生显著效应,但对于广阔的荒漠地带来讲,其影响范围毕竟很小,荒漠地区气候总体上趋于干燥。据专家估算,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一倍时,将引起气候变化,由此导致全球荒漠化面积增加17%。荒漠化对气候变化和波动产生影响1.荒漠化导致气候更加恶劣。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表土层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地生产力衰退,自然界内各类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气候变得更加干旱。
 
  2.荒漠化的逆转促使局部小气候趋于湿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具有吸收、固定和贮存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促进水循环,以及增湿、致雨、调节地球热状况的作用。
 
  二、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战略思路与对策(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国荒漠化防治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保护与恢复植被,遏制荒漠化扩展。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的原则;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三是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四是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依托科技、科学防治的原则;六是坚持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原则。
 
  (二)对策措施。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对策措施,综合防治土地荒漠化。一是保护现有植被,大力植树种草;二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三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四是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五是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保护性开发;六是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三)战略目标。用50年左右的时间,即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稳定的生态防护体系,高效的沙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保障体系,使全国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整治,荒漠化地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四)战略布局。1.分区布局。根据我国荒漠化实际情况将全国荒漠化地区划分为五个区域,针对各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一是风沙灾害综合防治区。本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采取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人工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兴修各种水利设施等综合措施,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二是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该区主要是以流域为治理单元,采用林农水措施综合治理,恢复和增加植被。
 
  三是北方退化天然草原恢复治理区。该区位于江河水系源头和上中游,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种),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和草地防护林网,加强草原鼠虫灾防治,提高草场的载畜能力,恢复草原生态平衡。
 
  四是青藏高原荒漠化防治区。本区主要是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加强长江黄河源头原始森林、水源涵养林和天然草场管护,防止不合理开发。
 
  五是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区。主要以金沙江、嘉陵江流域上游干热河谷和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川西地区、三峡库区、乌江石灰岩地区、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为重点,以封育保护为主要措施,恢复植被。
 
  2.重点布局。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生态建设的总体布局,当前,荒漠化防治重点工程分三个层次:
 
  一是国家级重点荒漠化防治工程。主要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四期)、退耕还林工程、草地沙化防治和退牧还草工程等。
 
  二是区域性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包括新疆和田地区生态建设工程、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西南干热干旱河谷石漠化治理项目、青藏高原冻融封禁保护项目等六个项目。
 
  三是示范区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在全国建设星罗棋布的防沙治沙示范区。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战略保障措施一是抓好荒漠化防治工程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五是加强防治荒漠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六是建立健全荒漠化监测和工程效益评价体系。七是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