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我国西部的气象灾害(下)

发布时间:2019-12-27 15:18来源: 未知
 3. 冷害——寒潮、白灾、黑灾和凌灾 
 
  在寒潮或强冷空气进入我国时,西北地区首当其冲,降温和大风雪等天气相当剧烈,大部分地区会降温10℃以上,并出现6级以上的大风,阵风可达8级至12级以上,有时还伴有雨雪、冰冻、雾凇和冻雨等。
 
  寒潮或强冷空气侵入时,西北地区的最低气温一般可降至-30℃至-40℃以下,有时甚至-50℃左右。一次寒潮过程的最大降温幅度可达30℃以上。这样急剧的大幅度降温,牲畜很难适应。寒潮常与“白灾”或“黑灾”相伴而来。“白灾”是降雪过厚,维持时间长,牧草被覆盖和交通阻断使牧草供应不上所造成的灾害;“黑灾”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入侵时,河湖深冻,风强无雪或极少雪以及低温致使牧畜无饮水和受冻所造成的灾害。这些灾害均会使牲畜大量死亡,毛纺、皮毛、外贸产业与牧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胡天八月即飞雪”,“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这是古代诗人对西北的写照。解放后,西北的城镇建设得到发展,人口增多。然而千百年来,楼兰古国、西夏王朝覆灭了,罗布泊与居延海枯竭,西部不少河川断流,一些绿洲和胡杨林消失,而寒雪冰冻却仍旧肆虐。
 
  西北高寒地区冬季较长,最低气温低于-20℃的严寒季节大多始自11月而终于3月或4月。在寒潮和强冷空气频繁的年份,最低气温≤-20℃的时日长的有80多天,短的也有20余天。长时间的持续低温,对工农业生产、建筑施工等均有危害。若进行西线南水北调,寒害对高坝的混凝土施工建设影响较大。
 
  西南地区是我国各地区中寒潮与强冷气相对最弱的一个地区。来自我国北方的寒冷气流有的未达到该地区就消弱了,除重庆市所受影响较多外,一般不如我国其它地区严重。全国性的寒潮或强冷空气,有55%可侵袭四川;对云南和藏南则影响较少,平均每年约有3次左右。但有些寒潮或冷空气入侵时,也常引起降温、雨雪和风霜等天气,72小时降温一般约6℃至8℃左右,风力多为4级至5级。四川盆地由于冷空气侵入后会在盆地堆积,低温、阴雨(雪)持续的时日较长,可达5天以上;云南大部分地方是“四季如春,一雨便成冬”,当冷空气侵入时,会出现降雨和显著降温天气,类似冬天降临,但通常不到2天至3天便减弱回暖。
 
  每年三四月份,大地开始转暖之际,在大陆性气候影响下,内陆升温较快,尤其是沙漠和地面沙石裸露的地方。但寒流仍有一定强度和频度,故气温不稳,冷暖变化幅度大,西北地区会出现凌灾,其中黄河凌汛世界著称。这是由于黄河流经之地跨越的纬度大,有时上游已增暖开河,碎的冰凌随着河水下淌,到达尚在封冻的河道时,冰凌便又会在该处聚积冻结,尤其是在泥沙堆积与河道不畅的地段,会造成很大的冰坝,蔚为壮观。若一旦冲决,大水带着大块冰凌呼啸而下,破坏力很强。黄河凌汛多发生在三四月份,最早可出现于二月下旬。
 
  4. 风沙及其它
 
  近年来,我国北方的风沙有加重趋势,2000年入春以来,仅北京就已出现了10次较大的风沙或浮尘天气。西北地区则更加频繁而严重,尤其是春季,在前期干旱少雨,解冻后土壤迅速失墒,地表干土层厚以及北方大片草场尚未返青的时候,遇有冷空气侵入时,北方和本地的风沙便会大量扬起。在春季,通常每5天至7天左右就会有一次强度不等的冷空气自西北进入我国,若无雨水相伴出现,大风便会扬沙。
 
  “九月天山风似刀”,“大漠风尘日色昏”,西北地区自秋至春风沙都很大,风口地区夏季也有大风。按阵风风力大于8级(17.1米/秒)计算(国内其它地区以风力6级以上作为大风),西北的主要风口和大风区平均年大风日数多在100天以上。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山口风力更大,阿拉山口年大风日最多达164天,而达坂城1979年出现了202天大风。最著名的有新疆的百里风区(了墩至大步)、三十里风区(头道河至后沟)和喀什大风区等,平均风力一般可达9级至10级,最大达12级以上。强大的风沙出现时,能见度只有几米,当地人称作“黄灾”。通常,平均风力达7级时,可吹起直径为0.3毫米的沙粒,风力在7级至9级以上时,会飞沙走石,天地昏暗。强大的风沙常造成电讯、交通中断,铁路列车出轨、颠覆、行车中断或刮走站内停车等事故。
 
  西北地区的大风,多以偏西—西北风为主,但有些地方也出现相当强的偏东大风。这种偏东大风多与当地地形有关,由山脉导致的气流折向、洄流和狭管效应等形成,同时与日照也有关,一般午后最强。偏东大风在冬季常伴有雪暴,春季伴有沙尘暴,能见度极低,有时伸手不见五指。
 
  西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风蚀及人为的不适当干预互相影响,致使一些地方的沙漠发展,甚至华北的丰宁等地已受到影响。沙漠化一旦形成,恢复起来是非常困难和缓慢的。为改善西部风沙危害,营造人工植被时除林、草品种的选择外,还必需结合当地的特点,并考虑水分制约条件。近三四十年来,在我国北方营造的防护林已发挥很好作用,但在超越水分下限条件的地区,有的造林不见林,有的在大旱之年成片枯死,有的半死不活、树形矮小,人称“小老树”。这种情况多见于年降水量250毫米至350毫米的地带以及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的风沙线上。西北地区的盐碱土地在雨水较少时,常易引起土壤返盐板结,使作物受害以致死亡;而当降水量达20毫米以上时,危害可转轻。
 
  此外,西部地区也有阴雾、阴雪、低云雾、雾凇或雨凇天气,四川的雾日较多,对交通、军事、航空等有较大影响,雾凇会引起雾闪和断电事故。此外还有低温、霜冻、寒露风和干热风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二
 
  在西部开发中,既要重视经济规律,也要关注自然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并应与有关方面及相关学科结合,科学防灾减灾,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益,确保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的气象灾害虽然众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比如山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如阿尔泰山区平均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至600毫米,与华北相近;天山西部年降水量可达600毫米至800毫米,接近淮河流域;年降水变率小,与我国南方的多雨区相当,并有积雪补充。西部风沙虽多,但风力资源丰富;光、热能源充足,西南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电潜力也相当大;高原山区污染轻,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地方;日夜温差大则有利于西北的瓜果香甜等等。若能兴利减灾,很好地开发利用,将为我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