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龙与治水

发布时间:2019-12-27 15:18来源: 未知
  龙在中国并不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民族标志,而且还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神话中,龙是专管雨水的神。它的宫殿是在海洋深处,那里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从龙宫找到的。
 
  从这些故事中不难想到,专管降水的龙王是海里的,而陆上的雨水就取决于水中的龙王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洋里的生物与矿产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有许多重要品种远远多于大陆,甚至其中许多珍稀品种是在陆上找不到的。
 
  许多事实都说明,龙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崇拜的标志,而且还代表了我国古代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对我国环境与生产至关重要的雨水的来龙去脉的基本理解。中国以龙作为图腾并不完全出自迷信,而是出自对资源的渴望与探索。或者说,龙是中国人以治水为重要活动的民族表现。
 
  比较世界各国的神话,就很容易发现,许多民族都有有关洪水的神话。《圣经》中就有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但是这许多神话都是着眼于如何躲避洪水浩劫,唯独中国有治水的传说,那就是夏禹治水,夏禹治水是世界古代唯一与洪水等环境劫难进行坚决斗争而取得重要胜利的传说。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国能有这独特的治水传说,这个传说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又有何关联。
 
  如果把中国的气候与其它三个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与古印度)以及希腊、罗马的气候作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两个重大差别。
 
  第一个是季节的差别。其它三个文明古国都是全年气候温暖,四季都能进行农业生产。希腊、罗马属地中海气候,冬季也不太寒冷。唯独中国的黄河流域,冬季寒冷,只有夏半年才能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中国必须重视农时,否则就无法发展农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完整的24节气,并能根据天文与物候确定各个节气的时间以及各节气的气候特点,并十分具体与详细地描述其原因。
 
  第二个差别也许比第一个差别更为重要,这就是雨季的差别。其它三个文明古国都是干旱气候,只是河流的上游有明显雨季,影响到文明古国的河流在一定的季节里涨水。所以,他们不必关心当地的暴雨灾害,同时,他们的生产季节很长,生产时期完全可以与洪水期错开。
 
  希腊与罗马属冬雨夏旱的地中海气候区,那里作为生产季节的夏季,没有洪水暴雨之灾。
 
  中国黄河中下游与黄淮海平原则十分特殊。这里属季风区,夏季暴雨频繁,在没有任何水利建设的原始时期,每到夏季,在这里低洼的土地上,洪水四溢,根本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不巧的是,夏季又是生产季节的旺季,如果错过这一季节,农业生产就要全部停止。
 
  因此,在中国古代,治水实质上就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气候条件这样严峻,也培养了我们祖先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夏禹治水就是征服水患的一件突出的事例。
 
  治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绝非夏禹一代人能够完成。据考证,远在夏禹之前,在中国就已出现过治水英雄,并被人们视若神明。在夏禹之后近两千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低洼的北中平原仍无居民遗迹,这就说明,治水历经两千多年才告完成。
 
  古代治水主要是把荒芜泛滥的土地变为良田。但是,这些良田仍不时有旱涝之灾,这就转入了治水的新时代,即抗旱防涝的时代,这个时代至今尚未结束。
 
  由此看来,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治水为重要任务的民族。龙作为中国人民的图腾正是在长期治水过程中所形成一个重要的文化特点。
 
  治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
 
  两千多年治水所取得的伟大物质成果,是在中华大地上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生活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产生了世界最壮阔的历史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先进的华夏民族不断融合周边其他民族,形成极其多彩的华夏文化。在这里,民族的融合使几千年来的华夏文化不断丰富与充实,成为世界上持续发展的最伟大的文化体系之一。
 
  治水是一项为万民服务的伟大工程,夏禹为了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后世孔子的仁义学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古书里就已写下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治水就是这个理想最早的体现,也是我们现代人奋斗的主要目标。治水中,“堵”与“导”两大方针的选择,也同后世的阴阳学说不无关系。因此,中国古代治水的丰功伟绩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值得后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