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暴雨启示

发布时间:2019-12-26 15:21来源: 未知
7月10日16时,北京城区突降暴雨,两个小时内平均降水量超过50毫米。由于瞬时降水量过大,超过了城市排水能力,再加上降雨范围比较集中,使得短时间内大量的雨水超过了道路设计的排放能力,也超过了排水口的排放速度,造成部分城区道路积水严重,而地势低洼路段和立交桥下则因积水较深,多辆公交汽车熄火抛锚浸泡水中,交通严重受阻。几天来,北京市政府和各媒体都在从各种角度反思“7·10”特大暴雨影响,特别是温家宝总理批示做好应对再次发生强降雨的措施,并要求对城市建设进行反思。
 
  那么,作为气象部门,从中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在超短时预报技术上,特别是对雨量和降雨强度的预报,准确率还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虽然气象部门成功地预测出此次降雨过程,但预报结果没能及时被有关部门在防灾决策中使用,更没有及时有效地向社会公众发布,这也许是造成此次灾害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想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气象服务问题。尽管奥组委已经和北京市气象局签订了为各类体育竞赛项目提供气象服务的合同,但在保障奥运会能够顺利实施的其他方面,如公共交通、传染病控制和预警、自然灾害(暴雨、冰雹、狂风)和人为灾害(火灾、恐怖袭击等)等有关城市服务支撑体系方面的气象服务,还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战略规划。
 
  需要指出的是,“7·10”突发暴雨只是众多灾害性天气气候的一种。在近50年来的奥运会和随后的残运会期间,也就是8月至9月,北京也曾发生过这样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1959年7月27日至8月8日,连续降雨13天;1957年8月11日,10分钟雨量曾达到35.4毫米;1969年8月29日的剧烈冰雹曾使天安门前的华灯全部被砸碎。特别要注意的是,1988年8月发生的连阴雨,为红眼病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天气条件,当时,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最高日流量达20万人。而历史上的这些天气气候事件都有再次或者以另外形式出现的可能。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仅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等就将超过两万人,观众和游客将在百万以上,再加上北京1600万的居民,这些都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建立起完善的、能够应对类似“7·10”突发气象事件的、针对奥运会各项工作的气象服务战略规划,并将其尽快纳入到北京市政府日常防灾和城市应急管理机制,那么,其后果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真心希望“7·10”事件能给我们切实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