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透析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问题

发布时间:2019-12-26 15:18来源: 未知
 我国陕北黄土高原泛指陕西北部榆林和延安两地区及渭北山地等,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目前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地质地貌因素来看,该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陕北区域就有48个,但在所有的生态影响因子中,水资源由于其战略资源的意义而上升为首要的资源问题,水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凸显了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迫切性,作为地球的血脉,水短缺已被形象地称为“地球的贫血症”。
 
  在陕北黄土高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是水生态退化,包括地下水资源匮乏、湖泊萎缩、河水断流和湿地干涸。陕北黄土高原黄土是库容巨大的土壤水库,是地质历史时期长期积存的,但降水补给不充分,地面蒸发耗水强烈。研究表明,黄土土壤水活跃层深度一般在2米左右,2米以下土层的土壤水一旦耗用,很难补充。在该区工业用水中,地下水占了80%,大部分是企业的自备井来提供的,尤其是深层地下水,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是“子孙水”,如果继续过度开采,将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
 
  第二是水资源供需失衡。陕西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全省水资源总量442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18位,但人均量126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2,占世界人均量的1/8。近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能源基地建设速度的加快,陕西省工业用水增长较快,由1980年的6.68亿立方米增长到2000年的12.66亿立方米,净增了5.98亿立方米,年平均递增率4.4%;工业废水排放量大,2000年度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09亿立方米,而且80%以上的污水未经处理排放江河湖库等水域,许多流往城镇的河流几乎成了污水排放渠。因此,陕北黄土高原作为煤田、天然气田及岩盐矿为基础的国家级能源密集型化工产业经济区,在面临难得机遇的同时,必然将承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
 
  第三是水环境恶化。陕北黄土高原近年来水环境恶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所产生的地表生态效应突出表现为植被衰退,胡杨林、柽柳、梭梭林退化死亡,地表覆盖率降低;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土壤旱化,土地沙漠化、盐渍化,风沙危害日趋严重,沙尘暴频发,绿洲严重萎缩,各项主要生态功能逐渐减弱或消失。
 
  当今,全球对水的认识已提升到国家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地位,把水利的开发利用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把水利调蓄能力和开源节流的潜力,作为检验一个国家应变能力和后劲所在。我们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深化认识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绿色”思考和“蓝色”革命已势在必行。
 
  水资源因自然和人为扰动的脆弱性表现在水文气候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所谓脆弱性是指一个动态过程,它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减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本质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人为干预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与自然水环境相互适应。从减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角度入手,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节水型社会、积极开发新水源、提高节水科技水平等措施来减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
 
  首先,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具体措施有:(1)加强环境教育,增强人类的爱水、节水意识,懂得水资源的珍贵,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2)改变供水政策,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供应。提高水价以使用水量下降,目的在于减少和避免浪费,合理和节约用水;(3)制定和颁布水法和水资源法规,实施依法管水、治水和用水;(4)采取跨流域的调水措施,以改变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的状况;(5)政府部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动态规划,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再有,节水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水资源。(1)充分开发空中水资源,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等技术手段实施人工增雨、消雹等作业,陕西省空中水资源总量约为6700亿吨,年降水量约为1340亿吨,尚有4/5的空中水资源有待开发,陕西省气象局1996年以来共组织飞机增雨227架次,累计增加地面降水约55.2亿吨,降水的增加,也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的增加。(2)中水回用,即对污水进行处理回用,目前该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约为45%,比国内平均水平少15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重复利用率,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最后,要研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提高节水水平。比如在陕西渭北应用“留茬少耕或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通过减少农田蒸发水,提高自然降水的保蓄率。再如,推广地膜栽植、秸秆覆盖和衬膜技术,以及免耕作与多年种植(如种草)等措施,把较多的自然降水接纳保蓄在深厚的旱耕地黄土之中,并被土壤控制、被植被吸收利用,防止和减少无效蒸发及水分流失,把余缺调剂、纳雨和保墒结合起来。还有就是封山育林、绿化荒山,增加绿色植被,蓄水保水,实践证明,这是减少洪涝灾害、保持水土和增加水资源的必要而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