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大气水资源——您了解和关注吗?

发布时间:2019-12-26 15:18来源: 未知
实现陆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紧迫任务。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淡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有可能成为本世纪比能源紧缺更为严重的重大问题。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开辟增水新途径。
 
大气水资源开发潜力大
 
  陆地淡水资源由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组成。大气水资源相对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而言较为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终补给来源,在陆地水循环和淡水资源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洋、大气和陆地中的水时刻都在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相互交换。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分为两种:一种是海陆之间的水分循环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另一种是海洋或陆地局部的水分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在地球的水循环中,大气水的更新周期最快,其循环周期约为8天,即一年可更新45次。
 
  和地表水及地下水一样,大气水是陆地水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气候本身的变化,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位下降,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
 
大气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
 
  我国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分布十分不均匀。从平均情况而言,我国大气中水汽含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地形的增高而减少,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东南部地区水汽含量比西北部地区大。由于高原及其以南的山脉的阻挡,使得西北地区西部受夏季风影响很弱,大气中水汽含量最少。我国夏季大气水汽含量明显比冬季多。我国的总云量总体上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我国的大气降水总体上不太丰富,全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为648毫米,与全球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相比偏少19%,比亚洲平均年降水量740毫米偏少12%。我国大气降水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常年干旱缺水,是阻碍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国大气水资源的时间变化特征也非常明显:全国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总云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不同地区雨季差异明显。我国的暴雨天气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夏季;暴雨的季节变化还存在着明显的集中期。
 
大气降水变率大
 
  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比较大。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和降水变率大,是我国旱涝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
 
  我国大气降水的多年代变化和长期趋势变化也十分明显。在过去的50年里,我国多数地区的气候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包括黄河流域和海河、滦河流域在内的华北和东北南部大气降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地区是山东和辽东半岛地区。华北地区的强降水日数也趋于减少,最长持续无降水日数则趋于增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面临着严重干旱和缺水的威胁。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则呈上升趋势,极端强降水日数趋于增多,洪水发生频率不断增加,防洪形势日趋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尤其明显。我国的西部,包括青藏高原和新疆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也呈现明显增多趋势。过去50年的降水变化和极端多雨、少雨事件的变化可能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也可能是东亚季风系统自然振荡的结果。
 
未来如何有效调控水资源
 
  在全球气候变化情况下,中国未来的气候仍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不同地区未来的降水量、极端强降水和干旱事件频率仍将增加,一些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可能继续恶化,而另一些地区则有可能改善。这些变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调控大气水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发和调控大气水资源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人工增雨(雪),通过人工手段干预陆地水分内循环和大气降水过程,通过改变区域降水的再分布来改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