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为西藏农牧业提供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19-12-26 15:07来源: 未知
在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西藏农牧业发展做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后,尼玛扎西指出,全球变暖尽管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也有有利的一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益处,大力发展西藏农牧业经济。
7月21日下午,尼玛扎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要充分利用全球变暖给西藏农牧业带来的好处,促进西藏农牧业发展。也许是因为谈及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学者并不多,他的观点,向我们展示了气候变化的另一个侧面。
高原变暖 利弊共存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非常明显,这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尼玛扎西说,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暖也是不争的事实。阿里地区上世纪50年代降水量为150毫米,现在为60毫米。过去拉萨冬季最低温度为-30℃,现在为-20℃,而青藏高原冻土层是草地赖以生存的基础。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变暖将导致冰川退缩、冰湖溃决,地下水位下降,牧草干枯,水土流失,草地荒漠化加速。
但同时,全球变暖也会带来有利的一面。升温有利于高原植被生长和新型作物发展,对越冬作物过冬、高原牧草生长、树木生长(园艺作物)、喜温作物引进与生长、耕作改进、越冬早熟作物的提前成熟、新型作物发展与耕作制度改进等都是有利的。此外,由于西藏是高寒地区,因此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也有益处。
升温利于作物产量提高
尼玛扎西在海拔较高的浪卡子等地做过田间调查,发现哪怕是生长期延长两三天,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帮助也非常大。
首先,温度升高可延长作物的生长期。农作物可以提早播种,加之秋末降温推迟,冬季到来较晚,尤其是在海拔3900米至4200米的地方,作物生长期延长的优势更能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由于温度比以前高,高寒地区的作物遭受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降低。他告诉记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一些气象指标,提早高寒地区的播种时间,尽量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从而提高产量。
其次,温度升高可以实现复种。避免因为温度太低而造成青苗的死亡,同时也使得作物能够提前收获,可以实现复种,尤其是对海拔3700米以下的作物来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越冬作物成熟后,复种饲草或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实现一年两收,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而这在西藏以前是几乎不可能的。
尼玛扎西说,西藏的光照很充足,但温度在很多时候都制约了植物的生长。随着全球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温不高的缺陷,从而促使牧草、树木、农作物生长比以前更加旺盛。因此他建议,选择种植一些喜温作物品种也是非常好的手段。
调温农业发展空间大
尼玛扎西说,西藏的牧场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区,牲畜基本上都是放牧,没有保暖、防风等措施,牲畜的越冬是很大的一个难题。特别三四月份是接羔育幼的最重要的时期,气温升高能减少幼羔的死亡率。气温的升高还提早了草场的返青时间,对牧草的成长很有好处。
总体来说,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集约化农业,建设中部农区一年两收农田耕作体系;种植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发展农区畜牧业;创建高产田,实现种植业丰产增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免耕复种饲草技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藏药材工厂与种苗繁育产业,以调温农业的视角,种草养畜,发展西藏特色高效畜牧业。
就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资源而言,西藏阳光的优势很明显,但温度一直以来处于劣势。西藏真正有开垦空间的土地都在海拔3900米以上,这些地方随着气温的升高,可开垦的条件部分具备,加上现代农业的发展,给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可以在这些地区建立调温农业基地,利用沙培、水培等技术,再加上对于光温水土气等农作物生长基本条件的调控,尽管一次性投资比较多,但农业开发的前景非常广阔,后期效益显著,对农业发展、环境保护都有好处。
温室农业的想象空间是无穷的,水果、蔬菜、花卉、草、农作物、药用植物等都可以在温室中实现种植,潜力巨大,应该得到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