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象防灾减灾的两大现实命题

发布时间:2019-12-26 14:55来源: 未知
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到自然灾害总量的71%左右;每年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6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左右,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至3%;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亿多亩。此外,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其引发的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不断加重。同时,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二者的夹击下,气象防灾减灾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气象防灾减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秘书长、国家减灾委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
 
  有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全方位和多层次影响我国气象灾害风险分布及其发生规律,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增多、增强的态势。强台风将更加活跃,暴雨洪涝灾害将增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将加大;降雨季节性分配将更不均衡,北方持续性干旱程度加重,南方出现高温热浪和重大旱灾的可能性加大;北方地区出现极端低温、特大雪灾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增多;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几率将会增加;北方地区沙漠化趋势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危害范围可能扩大;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将加大。
 
  “这也就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给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新要求。此外,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矫梅燕说。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气象防灾减灾有着广泛的需求。矫梅燕介绍说,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中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气象信息成为政府在应对气象灾害时不可或缺的决策信息之一;新农村建设也给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农民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已经大幅度增长,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已经迫在眉睫,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增产、增收都离不开气象服务;交通、电力、通信等各领域也对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 ”矫梅燕说,“这主要表现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不足,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以及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不够完善和畅通;‘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尚不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服务作出130次重要批示,并亲临一线慰问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和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这极大地鼓舞了气象工作者的热情和干劲。
 
  “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需求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一机遇,我们要尽全力在应对‘天灾’中脱颖而出。 ”矫梅燕说,“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通过完成六项重点任务来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建立健全防御极端气象灾害体系;二是提高抗灾工作社会化水平,完善气象部门上下联动、区域联防和多部门联动机制;三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规划编制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订;四是加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影响评估;五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六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