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应对气候变化:该出手时就出手

发布时间:2019-12-26 14:54来源: 未知
对于气候变化,越早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经济成本越低,减缓效果越好——这是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给人们的忠告。 
 
  若不采取进一步措施,未来几十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持续增长。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适应气候变化同样重要。
 
  对中国来说,首先要适应气候变化,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应急保障系统,把由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抵御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能力较低,脆弱性偏高。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来说,一旦灾害来临,及时、有效的应急系统可保持社会稳定,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用低碳或零能源新技术代替高碳化石能源,使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达到保护气候与环境的目标。我国气候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应扩大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等的利用规模,提高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
 
  坚持“发展、适应、减缓”并举的理念,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要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提高能效、改善和转变能源结构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调整经济结构为先导,以改善消费结构和生产生活习惯为着力点,合理控制全社会能源消耗。采取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综合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树立牢固的保护气候与环境的科学意识,积极节约能源,改变个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实现国家、部门和企业、个人(公众)在不同层面、同一目标下协调一致的行动。
 
  中国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反观中国的排放问题,要注意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人们生活水平还不高,中国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二是中国人均排放较低,人均累积排放更低,而且排放总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的生存排放;三是由于国际分工变化和制造业转移,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国际转移排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