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抓住农业气象的“重”与“难”

发布时间:2019-12-26 14:42来源: 未知
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气象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与气象部门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相适应,农业气象研究确立了相关优先发展主题,制定了远景规划。在实际工作中,农业气象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正是农业气象专家所要致力解决的。
 
  农业气象是应用气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要明晰农业气象,就要清楚它在整个应用气象研究中的位置。
 
  应用气象是应用气象规律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科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应用气象业务也就随之发生了转变。
 
  在四项研究计划 (天气、气候、应用气象、综合气象观测)的推动下,有关专家对应用气象业务也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应用气象目前主要包括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城市与健康气象、交通与电力气象、航空气象、海洋气象、能源气象、沙漠森林草原气象、水文地质气象、气候可行性论证以及公共气象服务等11个研究领域,每个领域下面又衍生出众多的子领域和研究重点。“可以说,农业气象在应用气象业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农业格局的变化,农业气象研究和业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农业气象研究开始不断有新的内涵,农业气象业务在针对性、时效性、覆盖面等方面都亟待提高。总体而言,农业气象的发展目标并无大的改变,都是在用气象研究成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郭建平说。
 
  与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相适应,农业气象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与模式、农业气象监测与预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研究重点。一是增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二是把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作为一项研究重点。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应用好相关模式进行气象监测和预测,包括利用较为先进的遥感技术等,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些都是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以及响应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
 
  具体到农业气象的研究和实践上来,气象部门确定了几个大的优先主题: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设施农业与特色农业气象、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预测与评估。把这些方面作为农业气象的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
 
  农业气象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呢? 作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的所长,与优先发展主题相一致,郭建平的胸中有一幅远大而实用的规划图:发展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业气象预报技术、农业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设施农业与特色农业气象保障技术及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气象保障技术,明显提升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业务产品的定量化、精准化水平,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时效性、精确性、针对性,基本满足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需求。
 
  “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作为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业气象来说,其重要程度不言自明。然而,农业气象研究在向前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农业气象发展的问题之一,就是科研和业务不能很好地结合。”郭建平坦言。他分析说,科研和业务在思路上有差异,搞科研的希望把工作做得越细越好,不断提高科技水平;而搞业务的希望越简单、越实用越好,要定量化,可操作性强。这样一来,科研和业务就不能完全对应,随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在业务中得到及时应用,影响了业务的发展。
 
  影响农业气象发展的还有农业气象指标的确定问题。 “近20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一直没有系统地开展研究。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定的一些指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
 
  郭建平说,农业气象指标的制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大致可以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品种一直在变,同一个地区的品种也在不断变化,这造成农业气象指标所牵涉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对象。其二,农业气象观测条件差,难度大,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观测体系,主要还是靠人工观测,费时费力,同时又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任何一个数据往往一年只能取得一次。所以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其三,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大。同一样作物,在同样时间、同样地点却生长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到底气象条件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所占的效果比例有多大,现在都不得而知。
 
  “说到底,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机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这个问题很难、很复杂,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郭建平说。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难题,但是农业气象研究依然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向前发展。从“九五”计划到 “十一五”计划,农业气象研究也取得不少成绩。 “在农业干旱、洪涝、冷害等气象灾害方面,农业气象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绩,并把研究成果逐步应用于农业气象业务和农业生产。 ”
 
  郭建平以北方的玉米种植气象服务为例进行说明。玉米受到气温等因素影响很大,如果能够尽可能缩短生长期,提高气温利用率,越早收割就越能避免初霜冻等造成的损失。那么如何提高气温利用率呢?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共同努力,给出以下建议:准确做出预报,只要气温达到8℃到10℃,就及时播种;建议地膜覆盖,积蓄玉米生长力量,防寒又防旱;育苗移栽,增加玉米生长前期热量,从而总体提早播种期;采用“包衣”技术,增加玉米吸水储水能力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玉米尽可能避免初霜冻的危害,增加农民收益、农业效益。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互辉映,一熟制、两熟制、三熟制作物并存并生,而这些都是农业气象的研究对象。在如此庞大的研究对象面前找出规律并加以应用,其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你是东北地区的农气专家,那么,你到了华南,你可能什么都不是。 ”郭建平深有感触。鉴于此,农气专家的研究步伐从未停止。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通过验收后将很快应用到业务当中去,这就等于把农业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