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对气候变暖的若干解读

发布时间:2019-12-25 16:04来源: 未知
气候在变化吗——如何看待怀疑论者的不同声音?全球是在变暖吗——为什么这几年人们感觉有点冷呢?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地球工程”能够拯救地球吗? 
 
  □本期嘉宾: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教授北京大学王绍武教授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研究员
 
  □采访人:本报记者 王素琴
 
  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迅速蹿红的悖论都有其不合理处,在不同的时期,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20世纪后半期的变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在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地球工程”来阻止气候变暖,但这需要时间和更多的研究。——6月18日,首届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高层论坛,多名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观点
 
  气候确实在变化,而且在变暖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学杂志之一,英国 《自然》期刊总结了2008年国际科学界认识气候变化问题的五大进展,其中 “全球变暖怀疑论者依然存在”位列第五。怀疑论者仍然坚持认为全球变暖是一场闹剧,甚至认为 “气候变化”不过是不良科学家欺骗政府和公众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科学界有持怀疑论者,公众更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各路专家的言论,通过自身感受或观望、或迟疑、或坚定。
 
  对此,罗勇带着三张图给出了来自气候系统三个圈层的坚实的观测依据,数据显示:近百年 (1906年至2005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0.17米;全球大部分地区积雪退缩,在20世纪80年代尤为明显。
 
  罗勇说,观测的直接证据都表明,近百年来温度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罗勇表示,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的变化并不是直线式上升的,换言之,变暖并不意味着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也不意味着地球所有地区均同步发生同样幅度的变暖现象。
 
  他举例来支撑他的观点:1906年至2005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1℃,但同期西南地区却降低了0.45℃;今年4月,全球地表温度是4月自1880年以来最高的,但中国大部分地区,却比常年同期偏低1.2℃。
 
  秦大河与罗勇持同样的观点,他说由于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从全球空间尺度、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尺度来看,全球确实是变暖了。
 
  王绍武表示,一个地区比较冷,这并不代表气候变暖就不存在,气候变暖还是存在的。
 
  对全球变暖的质疑,均事出有因
 
  最近,有学者利用哈德雷中心的全球地表温度资料得出结论,全球变暖在过去的10年已经停止了。在其使用的温度序列里, 1880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发生在1998年,随后温度没有进一步升高。
 
  对此,罗勇解释说,该学者利用的资料,并不是全球的,特别是并没有包括近年来强烈增暖的北极地区,因此该结果并不能代表全球温度的变化。
 
  其实,如果使用美国NASAGISS研究所的全球性气温序列,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变暖并没有停止。过去10年 (即1990年至1999年, 1991至2000年等)增温都在0.17℃至0.34℃之间。最近 10年 ( 1999年至 2008年),温度变化为0.19℃,而不是变平。
 
  “因此,全球变暖的趋势并没有停止,更没有发生逆转。”罗勇表示。
 
  王绍武表示,根据哈德雷的资料,最近10年变暖的趋势很低,就是因为它没有覆盖全球,而美国的曲线为什么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就是因为它包括了卫星对北极地区的观测资料,把卫星资料加进去后就可以看到全球仍然保持变暖的趋势。
 
  刚刚过去的冬天,北半球一些地区气温异常偏低,有媒体宣称北半球严寒持续,地球进入一个小冰期。而这一说法主要来自媒体对德国学者拉蒂夫的文章的解读。随后,一向比较严谨的英国 《卫报》对被视为 “全球变冷”始作俑者的拉蒂夫进行了专访,他回答道: “我十分惊讶有人会用我的报告来质疑全球变暖的事实。”
 
  实际上,拉蒂夫的主要结论是,海洋的自然温度变化可能对全球气温形成比预期更大的影响;海洋的周期性变暖可能会抵消一些全球变暖的效果。
 
  “媒体的误读或偏差也会导致全球变暖之争的加剧。”罗勇表示。
 
  20世纪后期的气候变暖,主因是人类活动
 
  目前,国际上对于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气候变暖有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认为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而与其对立的非政府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NIPCC)认为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而王绍武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存在缺陷。
 
  王绍武举例说,从1950年至1980年,中国以及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处于一个较冷时期,而这段时期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温室气体排放非常激烈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温度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因此假如把这一段时期的温度变化认为是人类活动影响,显然是不合适的。
 
  而他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例子:NIPCC认为,太阳活动对全球变暖有影响。最新的资料表明,1985年以后太阳活动处于一个减弱的阶段,而1985年以后全球温度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时期,因此,用太阳活动来解释气候变暖也不对。
 
  “当然我们不能拿某一年、某一季变冷的事件就否认气候变暖的趋势,但是至少告诉我们,自然变化还是值得考虑的。 ”王绍武表示。
 
  不过,王绍武并不否认20世纪后半期,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而罗勇持这样的观点:从千年-万年以上时间尺度来看,地球轨道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在百年-千年尺度上则主要受太阳活动强度变化的影响;在年代际及年际变化上,气候系统的内部振荡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化革命之前,地球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因子的驱动;在工业化革命之后,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增加;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秦大河表示,从全球尺度和过去50多年来看,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以及对森林损毁、土地利用的结果。这个结果应当包括自然定律和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双重因素,但是在最近这一段时间里,温室气体、人类活动等起了主要作用。
 
  不管怎样,他们都认为,20世纪后期的气候变暖,主因是人类活动。
 
  面临全球变暖事实,或可实施伟大的“地球工程”
 
  人类面临全球变暖的事实,怎么办?
 
  罗勇提出,要从身边点滴做起,比如尽可能乘坐公交车,少用空调等,推行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具体行动。
 
  诸如此类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各位专家都有着类似的建议。不过谈哲敏却带来了劲爆的答案——开展 “地球工程”。
 
  对于地球工程,他这样解释:利用工程的手段,以适应人的需求和促进可居住性为目的,对地球环境有预谋地开展大规模改造。
 
  谈哲敏将地球工程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二氧化碳移除技术。比如,通过与岩石、矿物进行化学反应,减少CO2。二是太阳辐射管理。比如,在太空拉格朗日点放置25万平方公里“太阳伞”,可以减少太阳辐射1%至2%。
 
  不过,谈哲敏表示,地球工程具有不确定性。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向平流层喷射气溶胶后的冷却效率到底怎么样,假如工程实施了,100年后才能冷却,这肯定不行。二是目前缺乏精确的气候预测,不知道百年以后会怎样,工程是不是有效。三是很难估计工程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在应对全球变暖的有效机制仍然无法出台时,地球工程是否成为唯一的选择,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其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不过,尽管地球工程充满风险,部分发达国家还是已经开展了许多先期的研究。 ”谈哲敏还是建议我国开展地球工程的相关研究,组织相关的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