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西部气候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发布时间:2019-12-25 15:53来源: 未知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同时,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资源一旦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引发各种气候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因此,正确认识并合理开发利用西部气候资源,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气候资源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可以作为原材料或能源利用的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的总体,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气候要素和气候现象具有了资源的价值,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原料或能源。如风力发电机的发明,使大风能够被有效利用而成为风能资源。
 
  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气候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存在一定风险,不适当的开发可能酿成气候灾害,所以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必须考虑防灾减灾。二是气候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自然资源,不利用造成资源流失,利用不当则造成灾害,且多数情况下必须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同时开发利用。三是气候资源具有数量变异的绝对性和稳定的相对性,其相对稳定性为人类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了机遇,但其变异性又要求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应因地因时制宜,抓住机遇。四是气候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发生变化,甚至是严重的变化。
 
  二、西部气候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途径
 
  西部地区可分为西北和西南两部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二者的气候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
 
  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地处大陆中心,地势高,空气干燥,降水量稀少,在光能、风能等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首先,光能丰富。青藏高原区各地的太阳辐射能年总量达5800-8700兆焦耳/米2,是我国的太阳辐射高值区;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地区年日照时数为2800-3400小时,为全国日照时数的高值区。其次,风能充沛。西北区全年日平均风速5米/秒的天数在50天以上,个别地区达200天以上,有效风能密度都在200瓦/米2以上。
 
  西南区以中亚热带为主体,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热量水平高,冬暖春早。东南部的南北盘江和西南部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河谷,年平均气温19℃-22℃,最冷月平均气温10℃-13℃,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14℃-18℃,仅高原山地热量偏低。同时,该区雨水较丰沛,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300毫米之间,但降水分布不均,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85%,强度大,多暴雨。
 
  鉴于上述特点,西部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坚持如下原则:1.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相结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西部开发中要按照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水资源的调度管理上,对地表水的开发要统筹规划,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的体制,通过制定和严格实施水量分配方案,保障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注意避免因开垦上游而大量用水,中、下游出现水源不足或断流,导致环境恶化的情况。
 
  2.抓住有利时机,开发空中水资源。西北部地区自然降水较少,但是在该地区一些地方和时段,具备实施人工增雨(雪)的有利天气条件。人工增雨(雪)不仅能将空中水资源有效转化为降水,为干旱半干旱农业、林业、草场和水力发电等提供附加降水,还将增加山区积雪覆盖,涵养冰川、水源。在多冰雹地区,还可开展消雹作业,在雹云形成早期实施影响,使其提前降水。
 
  3.充分利用丰富的光能资源和风能资源,缓解能源紧缺,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能源紧缺,已出现林木资源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牲畜饲料供应不足等问题,不少居民常年只能以牛粪、草皮、作物秸秆等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因此,要把气候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工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广太阳能采暖房、小型风力发电机等太阳能、风能利用设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这样既能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4.根据气候资源特点,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应从气候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同时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三、正确处理西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气候资源的保护
 
  在西部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正确处理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中求发展。
 
  1.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的关系。气候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将直接导致气象灾害。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供应日趋紧张,人类在尽可能利用气候资源生产更多粮食的同时,也必然更多地利用土地资源,于是出现了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短期行为。过度开垦土地及滥伐森林等,引起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改变了地表水、热平衡的性质,引起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是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诱发气象灾害,甚至产生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气象灾害也限制了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在利用气候资源时必须留有余地,以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
 
  2.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气候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超过其承受能力就会导致气候灾害,甚至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如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阴山北麓后七旗,早期是典型的草原,畜肥草茂。近百年来先后开垦耕地近90万公顷,破坏了原生草原植被,干旱加剧,至20世纪80年代已有60多万公顷土地沙化,接近沙化的土地达40万公顷,导致了严重的气象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才能趋利避害,在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3.保护气候资源的途径。人类活动影响气候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盲目开垦耕地、滥伐森林、围湖造田等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起气候变化,特别是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表现为旱、涝、寒、热灾害加剧,甚至产生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是把大量废弃物质排向空中,引起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因此,保护西部气候资源,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要求,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等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努力做到既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又不造成气象灾害;二要在西部开发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不污染环境,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