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不起的夜,减不了的肥
发布时间:2023-10-10 00:28来源: 未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长久以来,大家对胖墩的印象是“生活邋遢,好吃懒做”。对于小胖墩们而言,“少吃多动”似乎是有效的控制体重方式。
还有一种说法:每个胖子背后都有一个自私懒惰贪吃的灵魂。
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再吃,似乎是“养膘”的捷径。
更有人觉得大多数胖子睡眠很好,而且爱睡懒觉。
以上种种,可以看出,似乎要纠正肥胖,要让胖墩们早点起床,少睡些,这才是正道。
其实并非如此。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多吃少动固然是主因之一。但是近年来的发现是,睡眠与肥胖密切相关,并且合理的睡眠,对肥胖很有好处呢!
目前我国孩子的睡眠现状
在我国9省开展的一项样本量为30250的研究发现:进入学龄期后,儿童睡眠不足的情况凸显,而且随年龄增长日趋明显,我国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在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依次为9.2、8.1和7.1小时,超过70%的中小学生均存在睡眠不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
目前我国学龄期儿童由于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等原因,往往不能获取充足的睡眠,普遍出现夜间睡眠时间不足的倾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呈现减少趋势。
睡眠对于儿童生理健康和体格发育的作用不可忽视。睡眠时,人体不仅能获得充分的休息和免疫功能的调节,而且多种与机体正常生理代谢相关的激素在睡眠过程中分泌。
随着学龄期儿童学业压力加大,以及学习习惯不良而导致的睡眠习惯不良、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缩短,从而引发与儿童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相关的激素分泌紊乱,也是加剧儿童肥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儿童睡眠时间过短与过长均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关。
睡不饱,会发胖
睡眠对于儿童身体发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尽管以往研究的对象存在差异,且对于睡眠时间的界定标准上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为止,所有系统性回顾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均认为睡眠时长与儿童的体型有关,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Meta分析和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均支持睡眠时间短是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减少与体质指数或其他肥胖指标的增加有关。睡眠不足可能引起摄食行为改变以及能量消耗的减少,最终导致能量失衡和肥胖的发生,可能与食欲相关的激素水平改变有关[2-4]。
而且,有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一些性别差异:男生睡眠不足是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但在女生中没有类似发现[5-6]。这说明男孩睡眠不足时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大于女孩,但这一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