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用耗材国采瞄准两大类产品,降价空间
发布时间:2023-09-17 01:11来源: 未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明确将进行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类)产品可自愿参加。
具体产品范围包括:一是,人工晶体类相关耗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晶体耗材(不包括硬性人工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下同)、粘弹剂。人工晶体耗材须包含可与其配套使用的推注器;二是,运动医学类相关耗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带线锚钉、免打结锚钉、固定钉、固定板、修复用缝线、软组织重建物、骨类重建物(不包括应用于颅颌面产品)。
公告明确,联盟地区有使用人工晶体类或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的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承诺遵守本次集采规定的前提下,按所在省(区、市)的相关规定自愿参加。联合采购办公室组织企业维护产品信息,组织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并汇总采购需求量后按一定比例形成意向采购量。
本次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已自行开展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且尚在采购协议期内的省份,可顺延执行本次集采结果。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本次医用耗材集采的实施对国内外企业的影响主要还是中低端耗材市场会被国产品牌逐渐替代,而中选企业可以留有一定合理的盈利空间。
“厂家应对越来越多集采政策的常规合理策略一是开发国际市场,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二则是企业升级转型,从原来固有的生产商、代理商的身份,逐渐更新升级到做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盈利模式不再单一地依靠某类产品市场价以及出货量,而通过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打包售卖公司产品,从而相对稳定地获得收益。”上述分析师说。
被关注的集采规则
医用耗材治理被称为医改难啃的“硬骨头”,其涉及的利益链条长,触及的改革面广。随着带量采购模式日趋成熟并制度化、常态化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进入“提速扩面”快车道。
根据此次公告,在竞价单元方面,按照确保临床使用和供应稳定、兼顾各类型产品和企业的原则,综合考虑医疗机构需求、企业供应意愿和供应能力等因素,将企业分单元分别竞价。同一产品类别下,按照以下条件分为两个竞价单元:
一是,能供应全国所有地区的企业,根据医疗机构需求量由多到少依次排序,取该产品类别累计需求量前85%所涵盖的企业进入A竞价单元;二是,能供应全国所有地区但未进入A竞价单元的企业,或不能满足供应全国各地区的企业进入B竞价单元;三是,如进入A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数量不足10家,在有效申报企业中,根据医疗机构需求量由多到少依序递补,直至A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数量达到10家(如拟递补的有效申报企业需求量为0,则不再递补)。如有效申报企业不足20家,则全部有效申报企业进入A竞价单元。
在竞价规则方面,企业以产品类别申报价格,每一个产品类别的所有产品仅允许有一个申报价。申报价格包含产品价格、配送和配套使用工具及伴随服务费用,人工晶体申报价格中须包括推注器费用,中选企业未申报价格的产品视为未中选产品。按照质量、功能与价格相匹配的原则,同一类别中的部分产品形成竞价比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