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饿过劲”反而不饿了?
发布时间:2023-09-15 00:00来源: 未知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饿时因为有事要忙顾不上吃东西,等到事情忙完反而不饿了,大家都称之为“饿过劲”。为何会出现饿过劲的现象?这要追溯到我们血糖的来源。
“饿过劲”却不饿了?
饥饿其实是神经细胞向人体发出的一种信号,一般来说,当人体胃里的食物被消耗殆尽后,大脑中枢神经就会向人体发出饥饿的信号,让人们及时往胃里填补一些食物,以此来给身体的运行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水分。
而饥饿感的产生,其实与体内的血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神经细胞传出的饥饿信号,是根据身体对体内葡萄糖浓度的感知来判定的。
血糖是为我们提供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源保障。正常血糖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当血糖降到一定值,人就会出现饥饿感。这时吃饭,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对血糖进行及时补充,消除饥饿。
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其转化为葡萄糖后的含量是完全足够用于身体运行的。不仅如此,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所转化出的糖分,很多多余的部分都会被身体转变为糖原,储存在肝脏之中。
若是人体在身体发出饥饿信号后,迟迟不为身体补充食物,那么身体就会自动地启动肝脏内的糖原,以此来维持人体正常的血糖水平,而当体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之后,神经细胞也就不会再释放饥饿的信号了。
别不把“饿过劲”当回事
01
“饿过劲”需要消耗身体的肌糖原和肌肉组织,长此以往会造成肌肉组织丢失,进而引起基础代谢和人体免疫力下降。
02
靠“饿过劲”减肥,更容易反弹。节食减肥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体重,但随后却容易导致暴饮暴食和体重的迅猛反弹。因为节食会造成肌肉组织损失,使得减肥后基础代谢率降低,新陈代谢减慢,脂肪更容易堆积。
03
糖友若经常“饿过劲”,则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幅度过大。中华医学会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指出,血糖波动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此外,出现明显的饥饿感不进食,还可能导致低血糖。特别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糖友而言,这种低血糖还可能是无症状的,严重者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