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蚊子“热死”了,这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2023-07-17 14:10来源: 未知

真相是什么?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对全市蚊虫密度的监测,从监测结果来看今年蚊虫密度相比去年同期其实是 明显增加而非减少

特别是今年六月初,北京经历了多次降水,造成有利于蚊子繁殖的环境条件

而近期部分市民感觉到今年蚊虫少了原因其实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被蚊子叮咬的机率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蚊虫密度的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温度比较高的时候,特别是 超出蚊虫适合活动的温度条件时,就会 出现“蚊虫叮咬减少”的现象

还需防蚊吗?

一般来说,蚊虫活动和叮咬比较活跃的区域是 20℃-35℃,超出这个温度范畴,温度过高或过低,蚊虫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其 活跃性会明显下降,致使蚊虫叮咬人群的频率也会相应下降

 

每年5月-10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会进行蚊虫密度定期监测,历史监测表明 每年7-8月是北京地区 蚊虫密度与叮咬高峰期结合前期蚊虫监测结果,如果高温的天气条件一解除,较高密度的蚊虫仍会对市民形成一定的叮咬骚扰的危害。市民们 仍需要做好自己的防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