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乡村 做好“基层健康守门人
发布时间:2023-07-10 16:38来源: 未知梁驹在柳州市融水县杆洞乡小河村慢性病患者家中开展随访,询问健康状况。(右一为梁驹)受访者供图
骑5小时摩托车到工作地点,成为乡卫生院“第一批本科医生”
5月底,在教育部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暨就业促进周活动启动会上,国家第一批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广西医科大学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全科方向)毕业生梁驹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2018年,在结束5年的本科学习和3年的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后,他主动选择回到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偏远的乡镇——杆洞乡卫生院工作。
杆洞乡位于桂黔交界的高寒山区,这里村屯散落、交通不便。与老家——三防镇拉川村河口屯相比,这里的自然环境更为恶劣。
他还记得自己和同学骑了5个小时的摩托车,到达距离县城140公里的杆洞乡卫生院后,院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这里的第一批本科医生。”
在离开乡村多年后,梁驹重返乡村。他要重新熟悉这里的一切。为尽快适应岗位,做好“基层健康守门人”,梁驹还自学村落土话。
尽管乡卫生院大厅的医生介绍栏里贴着梁驹的海报——“广西医科大学毕业”“曾经到柳州市人民医院住培”,有些人看到他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难免犹豫。在乡镇,很多群众喜欢找认识的老医生看病——一是觉得熟悉,二是觉得经验足、看得好。
但是梁驹“不抱怨、不任性、不摆架子,适应基层的工作条件”。他主动问诊患者,提供医疗帮助,甚至给对方留下电话号码,方便日后咨询。
对梁驹而言,“最大的落差是乡镇医生的临床思维。”乡镇医生学历起点普遍相对较低,而且由于位置偏远,知识体系更新也较为缓慢。比如,“胃炎也是炎症,都需要消炎”“腿疼就是风湿”已然成为不少老医生轻车熟路的经验。
面对落差,梁驹并没有当面说教式地指出老医生的错误,而是沉到工作中,用事实说话。日常查房时,梁驹把学到的循证医学思路运用起来。“诊疗效果好,其他医生也愿意跟着学习请教。”
杆洞乡卫生院每年都有患上慢阻肺的病人,“特别是冬季,咳嗽、咳痰等症状比较重”。以前医生基本上只在病人住院期间进行抗感染、对症等治疗,但梁驹则会告诉病人“慢阻肺是如何形成的”“为何秋冬季节症状严重”“回到家中如何预防、进行家庭氧疗”等。根据梁驹的建议,有些患者买了家用制氧机,尝试慢阻肺呼吸锻炼动作。“入户随访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少病人的情况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