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小暑至,盛夏始!

发布时间:2023-07-08 16:04来源: 未知

盛夏始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

2023年7月7日16时31分进入小暑

这一天是农历五月二十日一候丨温风

进入小暑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丨蟋蟀居宇

小暑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跑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

三候丨

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只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特点及养生事宜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两个节气。二暑所在的六月被称为焦月、溽月。焦月体现的是暴晒的暑热,溽月体现的是闷热的暑湿。所以,暑有两个属性——热与湿。

01 暑热

暑热者,夏之令也。大行于天地之间,人或劳倦,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之亢热。

——清代医家 王安道

暑热是一股火热邪气,一旦侵入人体传变迅速。“壮火食气”,暑邪会伤人正气,同时极耗人津液,故多有壮热、汗多、口渴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故清代名医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

暑热致气阴两伤、热邪在内。故治以益气、生津(同时敛津以减少其耗散)、清热。一些传统饮品如生脉饮(西洋参3-5g 麦冬10g 五味子2-3g,开水冲泡代茶饮)、酸梅汤、茅根竹蔗水就都是预防暑热为患的最佳选择。02 暑湿

“暑必夹湿”,是因为夏季雨湿较多。夏至五月一阴生,这一阴的体现就是湿气。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受暑湿会阻滞人体的气机,其主要表现为胸痞、身重、苔腻等湿邪中阻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腹痛。

祛暑湿的方法主要是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暑湿困于中焦,可以芳香之品化湿浊之气,并行气开窍。如荷叶煮水,能清香化湿,升清降浊,调顺气机。湿重的,必须配合淡渗利湿,将湿和热从小便排出,如赤小豆加薏米(胃寒者慎用,或用寒性较轻的炒薏米)的组合。常见的消暑祛湿食材还有白扁豆、玉米须、冬瓜、西瓜翠衣(就是西瓜皮)等。

03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夏日固有暑热、暑湿邪气,但容易患暑病的人,必和自身内在元气亏虚有关,内虚则外邪易侵。所以,除了日常的饮食调理,调整心态情绪,减少精气的消耗,以及远离酷热和湿浊的环境都非常重要。

04 暑证之急与快

暑证以急性病为多,传变亦快。若发病急骤而剧烈,高热或霍乱(上吐下泻),需要及时就医。在没有辨证准确的把握下,就连藿香正气水(适宜于夏季暑湿兼风寒者,简单来说就是夏季的风寒感冒,若偏热偏火者不宜服用)这类非处方中成药也不宜随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