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谁能攻克抑郁症呢?

发布时间:2023-07-07 12:10来源: 未知

顽疾抑郁症再次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也就是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抑郁症或徘徊在抑郁症边缘。

不同于大多数其他身体疾病,抑郁症并不会造成身体的疼痛,但却可能在精神上压垮患者。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抑郁症被定义成一种“心灵感冒”,似乎不去干预也会痊愈。但实际上,这种看不见的疾病正被大众低估。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它除造成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外,甚至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由于缺乏对抑郁症的重视,使得国内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率不足10%,只有0.5%的患者获得了充分的治疗。

尽管人类已经研发出数十种抗抑郁药物,但抑郁症完全治愈率低,大量患者在达到临床缓解后仍长期存在残留症状,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复发的情况。这意味着抑郁症依然是一大顽疾,急需新疗法的上市。

那么现阶段,人类在抗击抑郁症这件事上已经到哪个阶段了呢?又有哪些创新药值得关注呢?

01 抑郁症原理及市场格局

抑郁症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疾病,截至今日仍然无法找到它的确切病因。不过,在人类与抑郁症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摸清了一些规律,因此提出了“单胺假说”,它被看作是现阶段抑郁症药物研发的主要依据。

20世纪50年代,医生偶然发现抗结核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具有提高患者情绪的功效,因此它成为历史上第一款抑郁症药物。后续研究证实,MAOI 药物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起抗抑郁作用,但可惜的是,MAOI药物很容易与扁豆、蘑菇等含有酪胺的食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基于MAOI 药物的成功,“单胺假说”于1965年被首次提出,它将人之所以会抑郁归结为脑中单胺递质功能不足所致,也就是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三种单胺递质密度水平较低。

虽然“单胺假说”成就了多款抗抑郁药物,但依然无法解释许多现象。如可卡因和苯丙胺能够提高单胺功能,但却并无抗抑郁活性;再比如药物提升脑内单胺可以马上见效,但抗抑郁疗效出现却需要数周时间。

这些无法解释的现象预示着,“单胺假说”虽可作为抑郁症药物的研发逻辑,但其却并非人类致郁的全部原因,依然存在更深层次的发病机制。

正是因为人类尚没有搞清楚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因此抑郁症的治疗药物并没有统一的论调,市场中也有大量药物被用于抗抑郁治疗。对比中美两国市场份额前五的抑郁症药物,除文拉法辛外,其他四种药物均完全不同。

图:中美两国抑郁症药物市场格局,来源:锦缎研究院

具体来看,5-HT再摄取抑制剂均是两国抗抑郁药物市场占比最高的药物,不同的地方在于,美国市场更倾向于使用双单胺药物,而国内则更多应用单靶点药物。

从这样的市场格局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条规律:其一,即使存在很多双单胺药物,但医生的首选依然是5-HT再摄取抑制剂;其二,抑郁症药物尚无颠覆性药物,整个市场依然处于混战之中。

正是由于抑郁症药物格局混乱,因此人们才期待能有颠覆性的创新药统一市场格局。这一背景下,人们就对绿叶制药和Axsome Therapeutics公司于去年新获批的两款创新药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