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10 吨钢水浇穿,烧伤面积 90%
发布时间:2023-06-19 17:32来源: 未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医疗界百废待兴。
彼时上海的广慈医院,曾发生过这样一场「豪赌」:炼钢工人全身烧伤 90%,继发绿脓杆菌感染败血症、抗生素耐药,面临截肢风险。
当下,医院党总支书记程家贤要求大家「大胆突破现行医学文献的束缚,破除迷信,敢想敢做,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地挽救为国家创造财富的灼伤工人」。
于是,上海所有医学专家汇聚在一起,在几乎无解的棋局作出解法,突破一道又一道治疗的关卡,打破了当时世界医学史上称为烧伤面积超过 80% 的必死无疑的定论。
有人说,「瑞金烧伤」是中国烧伤医学发展的缩影。而这一切,都可以回溯到那个夏天。噩梦
5 月的一个深夜,初夏令人慵倦的暖风吹过外滩早已黯淡的灯光。暗夜笼罩下的上海,只剩下黄浦江还在徐徐涌动。
现在是凌晨 1 点,广慈医院的陈藏华医生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一整天如战役般的急诊工作早已耗光他最后一丁点力气。下班前,他最后一次巡视着急诊病人的情况。
突然,一大群人急促地冲进急诊大门,每个人几乎都是咆哮着喊出要说的话。
「3 个人!10 吨钢水」
「1300 多度沸腾的钢水砸下来!」
「全身都被烧穿了!」
乌泱泱的一大片人互相推搡,让本就不大的急诊间显得格外拥挤、狭窄。
陈藏华看过去,那群人中间躺着 3 名伤员。三人全身都被白布一层层包裹起来,不断渗血的脸上覆满黑紫色,只剩下两只白色眼睛无神地盯着天花板,像极了阎王爷贴的催命符。
「他们可是为了大炼钢铁受伤的,你们一定要救活他们啊!」
伴随着职业惯性,陈藏华像往常一样火速将患者送进了手术室。那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世界烧伤整形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抢救即将拉开序幕。
规训
这是 1958 年的上海。
接诊当晚,陈藏华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自己回到几千年前,被处以炮烙极刑,他在业火中翻滚、哀嚎,却没人能拉他出来。当陈藏华从梦中惊醒,才发现这个噩梦如同现世报,只不过被炮烙的对象不是他,是三个悲惨的年轻钢铁工人。
次日一早,科室进行了一次外科大讨论——三名患者,一名烧伤 24%,并不严重;炉长邱财康,烧伤面积 89.3%,三度烧伤面积 23%,其余为深二度烧伤;另一工人刘四小,烧伤达面积 94%,情况十分危险。
「烧伤面积超过 60% 几无生机!」在烧伤界,曾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训」。
这条「规训」需要回溯到 1947 年,美国核爆炸医学家 Everest Evans 在弗吉尼亚设立了烧伤病房,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烧伤学科的成立。作为烧伤学科的创始人,Evans 1952 年在 Annals of Surgery 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如今医学生必须学习的烧伤补液公式和烧伤面积计算法(初代)。
在这个基础上,他同时指出,补液公式只适用于烧伤面积 <50%,而针对 50% 以上的病人,补液几乎都并发肺水肿而去世,而烧伤面积超过 80% 则几乎必死无疑。据悉,他自己治疗的 11 名烧伤面积超过 60% 的病人,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