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了 10 年癌症家庭
发布时间:2023-06-19 17:22来源: 未知从医十余年,在悲欢离合浓度最高的肿瘤病房,王兴观察着来来往往的癌症家庭,他觉得看病最复杂的,是在家庭内部捋顺细枝末节的小问题。
他把这些发现和思考写成书,陆续有人慕名而来,一手拿着挂号单找他看病,一手拿着新书找他签名。而王兴只是摆摆手,「触动归触动,技术归技术,看病还是推荐你去找我们主任」。
以下是王兴的自述。
成为癌症患者家属后,研究出「女婿经济学」
2014 年,我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轮转。下了手术打开储物柜,手机上赫然有 10 多个老婆(当时还是未婚妻)的未接来电,当时隐隐有些不太好的预感,再打回去,就得知丈母娘检查出胃癌。
我是一个肿瘤医生,和胃癌病人打交道是一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工作,直到这个「病人」是我自己的家人。
约定的婚期就在两个月后,突如其来的癌症让家里一下子进入非常混乱的状态。我们一边筹办婚礼,一边带丈母娘看病、联系手术。当时既担心丈母娘不能顺利参加我们的婚礼,又担心婚礼上她要是情绪激动,会进一步影响病情。
幸运的是,找到了专家做手术,手术过程也十分顺利。我们默契地瞒住了丈母娘,她始终以为自己是肿瘤病房里唯一的良性患者。
出院那天,家人去办理手续,出院小结就交到了独自留在病房的丈母娘手里。诊断书上的胃癌二字,让她一下子就崩溃了。而我,也毫不意外地挨了老婆一顿骂,责怪我没有和病房里的医生做好铺垫。
癌症让人变得非常敏感。尤其是当你看到一直坚强、勇敢的父母,面对自己的疾病六神无主的时候,真的会很心疼。
手术后,我们面临化疗方案的选择。其中一种药为奥沙利铂,国产的奥沙利铂,一个周期(3 周)大约需要 1500 元;进口的则约为 15000 元。而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证实,国产仿制药无论是效果上还是副作用上,都不比进口药差。
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也不到 15000 元,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国产药完全够用。但这不是我的病人,而是我的丈母娘,要是真选了国产药,也担心有闲言碎语指责我不孝顺、不尽心、抠门、不是亲妈等等。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进口药。
也是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当癌症的消息传来,家庭里非常需要有一个人能够做出决断。在爱意和痛苦都汹涌泛滥的时候,有人要拾起那些关于治疗周期、副作用、经济成本的思考,做出一些理性甚至冰冷的决定。
服用化疗药后,丈母娘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一方面想减轻一些她的痛苦,另一方面这也仅是辅助化疗,于是我拍板决定不再化疗。同时,也意味着停药后万一癌症不幸复发,我要承担全家人的指责。不过万幸的是,丈母娘现在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