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菌主要有两种构建方式
发布时间:2023-06-19 17:17来源: 未知·“全球首发”的技术标准背后,是中国创新药企与全球同步、做“原始创新”的野心。
·为了弥补原创新药研发的长周期,目前和度生物的策略是,同时开发短线的工程益生菌消费品,较快获得现金流,以支持长线的药物研发。
和度生物创始人向斌。图片来源:BIO-FORUM 2023
市面上售卖的益生菌都是保健食品,但经过基因改造的益生菌,未来却有成为“神药”的可能。在当前火热的基因治疗领域,这仍是一条十分新兴而小众的赛道。
6月15日,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BIO-FORUM 2023)的路演专场,借助一场《生产用基因工程菌菌体(膜过滤法)收集技术规范》发布会,作为牵头单位的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上海生药中心”),携手本土创新药企和度生物,一齐站到镁光灯下。
和度生物创始人向斌介绍,基因工程菌主要有两种构建方式,一种是通过质粒把治疗疾病的功能基因引入底盘细菌细胞,另一种是通过基因编辑或合成生物学技术,将功能基因引入底盘细菌的基因组。开发为药物制剂后,基因工程菌可以被递送到身体各部位,如口腔、肺部、肿瘤、肠道、阴道、皮肤等部位,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包括代谢疾病、肿瘤、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肝脏疾病、肾脏或肺部疾病等。
从上世纪90年代高校学术机构的早期探索,到2016年左右进入工业阶段,基因工程菌活体生物药(或称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的发展方兴未艾,这要归功于近年来合成生物学、人体菌群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和度生物正是利用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来改造细菌,2019年公司在上海张江药谷成立时,全球同领域公司只有20多家,“就我所知,中国去年已经有超过10家企业,相信还有一些学术界的老师在做研究和公司化的转化。”向斌说。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ynlogic是该领域内的先驱和领跑者。今年6月6日,Synlogic宣布,其用于治疗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基因工程菌活体药物SYNB1934,在全球30个国家启动三期临床试验。一个月前,该药刚刚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疾病,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1/11000。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障碍而在体内聚积,容易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患者从小便需要严格控制高蛋白饮食。SYNB1934二期临床数据显示,该药将患者的血浆苯丙氨酸浓度降低了42%,患者的应答率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