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李子汁可降血压,有益于血管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17 18:01来源: 未知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多吃水果对健康有全方位的好处。
但是,坊间流传的一些说法明显阻碍了人们对某些水果的尽情享用。
每年荔枝季节都要被反复传播的“大量吃荔枝吃出荔枝病,甚至吃死人”的说法并不确切。我在成年人每天吃荔枝超过15颗,儿童超过5颗,就会吃出荔枝病?一文中已经介绍过了,对于营养良好、正常进食的人,包括儿童来说,吃荔枝并不会有实质性伤害,更吃不出什么致命的荔枝病。早在60年前,我国科学家就用实验证明,儿童每年吃6斤新鲜荔枝都吃不出低血糖荔枝病。
比上述说法流传更广泛的有关吃水果的流言是: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有道理吗?
桃养人杏伤人?
“桃养人杏伤人”的说法之所以深入人心,甚至认为桃是可以延年益寿的鲜果,用桃来献寿,是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的。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素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即判断一种可以吃的东西是食物还是药物,主要看它的“性味”,而不是科学语境下的化学成分。
所谓“性味”,即指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和辛、甘、酸、苦、咸等五种味道。
药食同源,“性味”偏者为药。
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药”的概念本质上就是“毒”。
在《黄帝内经》中,“药”与“毒”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即“药”就是“毒”,性味偏性越大则毒性(即药性)就越大。
比如,四性中的寒和热就属于“毒”性,大热大寒就是大毒;五味中酸、辛、苦、咸,都被视为偏性,都有“毒”,只有甘味被视为没有偏性,无毒。
在中医理论中,桃,性温味甘,几乎没有偏性,因而被归于可以用来养生的食物或“甘药”,这就是民间称“桃养人”说法 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