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人有救了!
发布时间:2023-06-14 13:33来源: 未知“周末我一定要睡到昏天黑地!”起早贪黑工作了一周就指望着这一两天能补补觉,关掉闹钟、关掉手机,以为能够美美地睡到第二天中午,结果却在每天该上班的点准时睁开了眼睛,这其实就是我们身体“生物钟”导致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生物钟是一个神秘而无形的东西,人类对它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生物钟分子生物机制的科学家,他们从基因层面证实了生物节律是如何运行的。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大脑中找到“有形”生物钟!
2023年6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生物钟的研究论文,这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慧艳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合作在该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①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天线”结构每24小时伸缩一次,如同生物钟的指针,通过它可实现对机体节律的调整和时差的调节。也就是说,生物钟并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玄学玩意”,而是有形的、可视化的人体内部时钟。
千万别把自己的“生物钟”搞乱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张学敏研究员介绍,他们发现纤毛是调控节律的重要细胞器,如果没有纤毛这个结构,大脑特定的核团SCN区域神经元将“各自为营”,不能实现同频共振,这样一来,身体就无法抵御外界节律的干扰。②
而节律如果发生失常,可引起睡眠障碍、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肿瘤、糖尿病、精神异常等重大疾病的发生。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慧艳研究员介绍,利用这一发现,我们就可以在节律紊乱的时候把它“关掉”,全部“清零”,然后再从外界给它一个全新的节律,身体就可以立即建立一个新的、与外界同步的节律了。②
就像一块坏掉的表,要想修好,必得先知道是哪个零件出了问题,生物钟亦是如此,找到了它最重要的“指针”,接下来就可以对症下药,寻找调控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