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用量有误会致命?
发布时间:2023-05-26 13:59来源: 未知在热播悬疑剧《漫长的季节》第一集中,患有糖尿病的男二号龚彪 (彪子) 从冰箱里拿出胰岛素注射器,发现“刻度不对了”。这个小小的细节在剧末时因为彪子的死而备受关注许多人根据推测彪子是被谋杀的。胰岛素打多打少,到底会有多严重的后果? 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原理说起。
撰文 | 郭晓强(河北体育学院)
口渴、饥饿、尿多、疲劳、消瘦……人类认识糖尿病症状已有上千年了,归纳起来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实,大家最直接的印象是尿液变甜,这也是“糖尿病”这个名字的由来。尽管糖尿病历史悠久而且非常普遍,人类却对它长期束手无策,虽然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所谓的“妙方”“良方”,但最后都被证明没有太大实际疗效。即使在十九世纪末,减少糖摄入为主的饥饿疗法还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在热剧《漫长的季节里》,主人公彪子就是个爱吃烧烤的糖尿病人,想想这种疗法对他该有多残忍——而且效果也算不上好。
直到胰岛素出现,糖尿病治疗才有了根本的转变。
01
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
1889年,两位德国科研人员明闵可夫斯基(Oskar Minkowski)和冯·梅林(Joseph von Mering)实施了狗胰腺全切除术,术后的狗出现血糖升高等糖尿病症状,并在不久后死亡。这一现象表明,胰腺破坏与糖尿病发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1910年,英国生理学家夏皮·谢弗爵士(Sir Edward Albert Sharpey-Schafer)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提出,胰腺可以分泌一种控制血糖的物质,缺乏这种物质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他发明了“insulin”这个词,用来命名这种控制血糖的神奇物质,也就是胰岛素。既然如此,就意味着补充胰岛素将能够有效解决糖尿病问题。遗憾的是,多位研究人员尝试从胰腺中获得一定量的胰岛素,都失败了。
1920年,年轻的加拿大医生班廷(Frederick Grant Banting)了解到胰岛素的发展现状,决定挑战胰岛素提取的难题。他阅读了相关文献,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先关闭胰腺导管,使胰腺外分泌组织坏死,就能减少胰蛋白酶分泌,就可有效避免胰岛素在提取成功前被降解!想法是有了,但班廷自己缺乏必要的试验设施,因此他找到糖代谢领域的科学家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寻求合作。麦克劳德认可这一建议,但当时他正准备出去旅行,因此分派自己的助手贝斯特(Charles Herbert Best)协助班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