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骨质疏松的危害被低估了!骨头脆,易诱发全身

发布时间:2023-04-12 12:03来源: 未知

骨骼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了一套自动反馈系统,不仅能帮身体做到最大限度减重,还能调节结构的强壮程度。

然而,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骨头变得又软又脆。发表于《柳叶刀》的一项研究发现,骨量少可能让全身感染风险“飙升”。

受访专家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陈佳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张健

本文编辑 | 徐文婷

骨量少,全身多处感染风险飙升

健康的骨骼又硬又韧,其中,硬度由钙沉积的骨密度决定,韧度由蛋白质转化的胶原质决定。

当骨骼中的钙质和胶原质流失,骨量就会逐渐减少,甚至被“掏空”。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不仅容易诱发骨折,还会增加感染和败血症风险。

这项研究与此前诸多研究不同,揭示了骨骼健康与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从1995年起开展调查研究,直到2020年底,从9449名香港居民中筛选出5717名符合条件的参试者(4072名女性,1645名男性)。

研究通过对3个部位(腰椎、股骨颈和全髋关节)的骨密度与常见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的关系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男性肺炎、皮肤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尿路感染发病率更高;

排除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史的参试者后,腰椎、股骨颈、全髋关节的骨密度与感染、败血症风险显著相关;

与正常参试者相比,任何部位发生骨质疏松的参试者,肺炎风险增39%,尿路感染风险增38%,皮肤感染风险增60%

股骨颈、全髋关节的骨质疏松与常见感染、败血症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而腰椎骨质疏松仅与皮肤感染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解释,腰椎骨密度对治疗和激素变化等更敏感,全髋关节骨密度更能反映骨骼健康状况,骨密度下降导致感染可能和骨代谢有关,具体来说:

成骨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可能参与免疫反应,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破骨细胞可能对免疫调节有负向作用,增加感染风险;

当成骨细胞生成骨质的速度,慢于破骨细胞的破坏速度,就会造成骨质疏松。

临床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感染风险会增加,特别是髋部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更容易患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

此外,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的致残致死率非常高,也和感染风险增加有一定关系。

3类人要定期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是增龄性疾病,为了降低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染风险,提醒以下几类重点人群将骨密度检查纳入每年的体检中:

绝经后的女性

骨量会随着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加快流失,绝经期是女性骨量快速下降的节点。

50岁以上男性

我国50岁以上男性椎体骨折患病率达到1/5,男性应从50岁开始筛查骨密度。

其他高风险人群

包括孕妇、哺乳期女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以及服用激素、抗凝药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

生活中,两个早期信号帮你提前识别骨质疏松:

40岁后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以上,可能是腰椎压缩骨折;

没有从事太多体力劳动,却总觉得疲乏、劳累、浑身没劲、肌肉骨骼疼痛,特别是夜间出现翻身疼痛,可能是骨质疏松。

以上人群如果发现骨量下降或骨质疏松问题,要及时到骨质疏松门诊或内分泌科就诊,做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DXA)检测,这是诊断金标准。

检测值在-1到+1之间为正常,小于-1是骨量减少,小于-2.5就属于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