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0万+心理学视频,竟然传递的是错误的知识
发布时间:2023-04-12 11:59来源: 未知视频里的心理学教授用生动幽默的方式介绍了一个老鼠实验。实验的大概经过是,先让一公一母两只处于发情期的老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当它们“度过不可描述的幸福时光”时,实验人员发现公鼠大脑中有一些神经细胞会兴奋,他们对这部分细胞做了标记。
随后,母鼠被带走了,公鼠骤然失去了伴侣。它还遭到了实验人员无情的“虐待”——包括多次电击,反复把它的头摁到冰水里等等。
慢慢地,公鼠的行为出现了异常。它似乎失去了味觉,在选择喝糖水还是喝普通水之间,它没有明显的偏好(正常的老鼠会明显更爱喝糖水)。它似乎失去了求生本能,即使尾巴被拎起来,它也不挣扎。视频里的教授说,这说明老鼠已经得“抑郁症”了。
实验人员停止了对公鼠的虐待,把它放进了有很多食物、玩具的笼子里,还把正在发情期的母鼠也放了回来。可是,这只公鼠对这一切都没有表现出兴趣。
接着,实验人员对上面公鼠与母鼠度过幸福时光时所标记的神经细胞进行刺激,令这些细胞再次兴奋起来。
视频里的心理学教授说,“5昼夜之后,男老鼠的抑郁症可以被彻底治愈。能治愈男老鼠的,不是当下的感官刺激,而是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
然后这位教授话锋一转,谈到了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他呼吁广大父母要在孩子的生命前半段,不断地给孩子带来幸福、快乐的时光。当孩子以后遇到挫折时,这些幸福时光能够温暖孩子的心灵。
把视频转发给我的家长和朋友,各有各的感慨和疑问:
“何医生,我真的很后悔!孩子小的时候,我没有像这个教授说的,多给她一些快乐时光!”
“何医生,这个教授说刺激某些脑细胞就能彻底治好抑郁症,是真的吗?哪里能做?”
“何医生,您觉得这个教授说得对不对?我孩子小时候明明很快乐,我们也没给她压力,为什么还是抑郁了呢?”
……
我再一看,这个视频的“点赞”、“转发”和“喜欢”都是10万+,我有几名微信好友也点了赞,难怪这么多患者家长都看到了。
应该说,这位心理学教授演讲时的感染力很强,他用简洁、幽默、生动的语言讲解了一个科学实验,最后得出了一个很多人都认同的一个结论、也是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幸福的童年能够治愈人的一生。
这个视频确实有其可取之处,难怪有不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可是,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视频中有不少内容是带有误导性、甚至是荒谬的。尤其是一直出现在视频上方的文字“一个大学实验告诉你,抑郁症是如何被彻底治愈的”,这个观点是非常荒谬的。
希望网友们,尤其是抑郁症患者、家属,要对这个视频的内容客观、理性、审慎对待。
01、视频里的心理学实验并不严谨
有的人可能说,实验老鼠是低等动物,没有人类丰富的情感、思维,它真的会得抑郁症吗?说把老鼠整抑郁了,这是不是扯淡?
这不能说扯淡,但这里面确实涉及到抑郁症这个诊断的局限性。抑郁症本来就是一个只看外显症状的症状学诊断。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行动减少、兴趣减退。不管患者的内心活动如何,只要患者有核心症状,达到相应时长,精神科大夫就能下抑郁症的诊断。
实验中的老鼠在遭受一连串打击后,变得行动减少(被吊起来也不挣扎)、兴趣减退(对糖水、玩具和母鼠失去兴趣),且达到足够时长。那从症状学诊断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说它罹患抑郁症了。
可是,从这只公鼠经历过的事情来看,它得的极有可能不是典型的抑郁症,而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者复杂性PTSD继发了抑郁发作。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亲密伴侣突然离开自己,杳无音信,生死未卜,TA很有可能罹患急性应激障碍(ASD)。如果症状持续一个月都还没好转的话,就会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如果这个人还遭受了长期的、非人的折磨和虐待,比如实验中的电击、头部被摁到冰水中,TA还没法逃脱,那就很有可能罹患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某种程度上讲,C-PTSD比PTSD的症状更加严重,治疗难度更大。现实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妻子遭受丈夫长期的严重家暴,妻子无法逃脱;又或者犯罪分子把受害者关起来,进行了长期的虐待等等。
如果PTSD 或C-PTSD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无法缓解,甚至创伤源一直存在的话,患者就很有可能出现继发性的抑郁发作,表现出抑郁症的症状。
所以,如果把上面那个实验里的公鼠比作人类的话,那它很有可能是先罹患了PTSD或C-PTSD,然后再继发了抑郁发作。
这种抑郁发作与单纯的抑郁症有明显区别,主要在于如果前者的创伤源在长时间内不再出现了,创伤也得到修复了,那么继发性的抑郁发作会大大缓解,甚至迎刃而解。
那为什么实验人员不再虐待公鼠了,还好吃好喝好玩地供着它,把母鼠放回它身边,它还是呈现出兴趣减退的“抑郁发作状态”呢?
这很有可能是实验观察的时长还不够长。因为这个实验主要是在于观察早期被标记的大脑神经细胞被再次激活时,公鼠会有什么行为变化,所以实验人员不需要花长时间来观察公鼠的自然变化。
还有一个原因是老鼠的心理活动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类。在真实情况中,如果一个人失而复得的伴侣回来了,伴侣仍然很爱TA,对TA很好;外界施加的虐待也停止了,取而代之是安逸、轻松的生活,那TA的精神心理症状、异常行为肯定会有所改善,虽然这仍不足以令其完全康复。
也就是说,视频里的那个动物实验,其初衷是想让实验小鼠在较短时间内罹患抑郁症,毕竟实验的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
但实验总归是实验,动物和人类总归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作为一个关于抑郁症的动物实验,这个实验模型是不完善的,甚至说有非常大的缺陷。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简单、直接、粗暴地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照搬到人类身上。这个问题下文中还会讲到。
02、脑深部电刺激术,能彻底治愈抑郁症?
可能有些网友会说,何医生,甭管这公鼠是什么病,根据视频里说的,用电刺激它的特定神经细胞,它的精神心理症状就彻底好了啊!
其实,在主流精神科临床中,这种治疗方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叫做脑深部电刺激(DBS)。传统的DBS是主要用来治疗帕金森病症的,后来也在治疗双相障碍、难治性抑郁症上有所尝试,但大多停留在实验阶段。
简单来说,这种疗法是先定位出患者大脑中的哪部分与改善抑郁症症状相关,然后将电极植入到大脑中的特定位置,并让这个电极发出高频电刺激,从而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
可是,DBS的安全性较低,副作用也比较大。要进行DBS,就必须做手术,虽然是微创的,但毕竟是在脑部上进行,有一定的手术风险,有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颅内积气、癫痫发作、异物排斥或移位、头疼等手术并发症。
即使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脑内电极的安全运作,最好远离强磁场环境,比如进出安检门、做磁共振检查前,要提前关机。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肌张力障碍、异动症、躁狂发作等等。
所以,DBS即使对抑郁症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风险也是很高的,在临床中并没有普及。而且,有的患者接受DBS治疗后,效果仍然不佳。
这再次说明,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简单直接地推导到人类身上,人的大脑和心理的复杂程度,跟实验小鼠的不是一个等级的。
有很多精神心理方面的动物实验,实验结果非常振奋人心,仿佛解决人类的精神心理障碍问题指日可待。但在实际临床实验或者临床应用中,对人类患者的效果却并没有那么美好。
比如前几年被称为“抗抑郁神药”的艾司氯胺酮,很多人对它寄予厚望,认为它能快速治愈抑郁症。结果其正式在临床中应用后,大家才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神奇,反而还有被滥用导致成瘾的风险。
所以,没有一个专业的、有职业操守的精神科专家会说“经过DBS后,抑郁症可以被彻底治愈”。国内一些非常有名的精神科专家比如陆林院士甚至认为,抑郁症是“抑郁症是终身慢性疾病”,是难以彻底治愈的。
所以,视频里的那个心理学教授说,经过5天的电刺激后,公鼠的抑郁症彻底治愈了,这是非常不科学的,甚至可以说这个结论是非常荒谬的。他不是临床精神科大夫,他忽视了抑郁症的复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