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清明至,协和医生教您“清新”养生

发布时间:2023-04-07 14:18来源: 未知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此季养生宜顺应自然,尤其以关注“清新”为要点。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医生将从体感、膳食、情绪调养等几方面推荐应季保健常识,带您神清气爽地享受春天。

户外衣食防湿寒

清明时节,大气回暖,草木萌生,人们逐渐褪去棉衣包裹,更换清新靓丽的春装,心情如初放鲜花般美好。但“二月天孩子脸”,此时乍暖还寒,气候不稳定,“倒春寒”犹在。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常使体感湿冷“不清新”。若迫不及待单穿衬衫,尤其是痰湿体质者,逢遇潮湿阴雨,则可能发生“外湿引动内湿”的情况,出现周身沉重、精神困倦、头昏头重、四肢酸懒,有湿疹病史者可能症状复发。因此,建议学生、上班族书包里放上轻薄防小雨的夹克或冲锋衣,有备无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尤其患风湿病者,早晚注意保暖,更要避免阴雨受凉导致关节肿胀、腰腿疼痛发作。久坐下肢怕凉时,居家或办公室不妨搭配一套针织护踝,防止寒从足生。

周末或假日里,亲朋好友野外聚餐时常准备方便食品,如汉堡点心、水果沙拉、香肠饮料等,但特别需注意的是,生冷甜食和肉食混合,外加户外受风,很容易发生胃寒、胃胀,甚至恶心呕吐的情况。所以,建议出发前用轻便的保温壶,备好温开水或姜枣茶,防止在外消化不良。户外奔跑玩耍的孩子易大汗淋漓、脱减衣物,加上饮水不足和风寒乘虚而入,郊游后易致感冒、咳嗽,家长在控制生冷油腻食物的同时,返家的膳食中配合温热萝卜汤、姜丝粥等,利于消食温中理气,预防胃肠型感冒。

应季健脾尝春鲜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春最盛,此季与“风木”对应,人体的肝气最旺,有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因此,应时保健、寓医于食,避免冰凉水果与油腻厚味同食,推荐选择具有温中补虚、健脾祛湿功效的膳食,以在夏季到来前健脾养胃。如粥食、煲汤时配芡实、山药、扁豆、南瓜、大枣等,常温食用或少油烹饪新鲜蔬菜。春笋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富含植物蛋白、钙、铁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纤维素含量很高且低脂肪。中医认为,春笋有化痰健脾、消食通便功效,有助消化、防止便秘,超重、三高和肥胖人士尤为适宜,凉拌、清炒均味道清新可口。

青团是清明的应季小吃,青色表皮由艾草汁和糯米粉拌制而成,以花生、芝麻、豆沙、蛋黄等组成馅料,味道甘甜细腻、清香滑糯。其中,艾叶祛湿驱寒,糯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但冷却后的糯米、豆类等不易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因而有慢性胃炎、食管炎、胃肠动力差等宿疾者,需趁热食用,尝鲜即止、避免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