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89 岁大爷反复高热 39℃

发布时间:2023-04-07 12:28来源: 未知

89 岁老年男性患者突发发热、寒战,排除新冠感染后,不同医院先后将其诊断为咽喉炎、牙龈炎,针对性展开了抗感染治疗。所幸,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续情况都比较稳定。

只不过,4 个多月后,他在一次晨练后再次迎来高热、寒战。这一次,他的体温超过了 39 度,还伴随着呕吐。女儿这时发现,父亲的右侧胸口露出了一截银色的金属丝线样物...

 

而这时候,医生们才意识到,这场治疗需要回溯到 26 年前。

本文作者:滑蛋牛肉

89 岁大爷反复高热,救命的 TA 差点致命?

刘国利(化名)的第一次发热,是在 2021 年 11 月 1 日。

当时,刘国利因发热、寒战,去当地私立诊所就诊,测 CRP 76.59,询问病史后被诊断为「咽喉炎」。医院予美林口服后,刘国利的体温降至正常。后来,当地医院又给了西力欣抗感染治疗,只是刘国利依旧感觉乏力。

为行进一步诊治,刘国利辗转到当地市人民医院就诊。这次,他得到的诊断是「牙龈炎」,此后医生开了甲硝唑口服。

次日,刘国利再次因寒战发热至市人民医院急诊,测体温 39.6 度,予美林口服后,体温降至正常,再予甲硝唑、头孢静脉抗感染治疗 7 天,甲硝唑口服 3 天。

之后的将近 3 个月时间里,刘国利的状况比较稳定,没再出现无诱因下的发热。

直到 2022 年 2 月 25 日,他在晨练后再次出现寒战,还伴随呕吐,体温也超过了 39 度。子女再次带他到市人民医院急诊,这次刘国利的女儿告诉医生,在父亲的右侧胸口处,他们发现了一截银色的金属线,从皮肤中露了出来。

这时候,医生才意识到,前两次,大家都忽略了刘国利的起搏器植入史。

仔细询问后,情况比想象的更为复杂:

1996 年,刘国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起搏器植入术;

2002 年,因电池耗竭行起搏器更换术;

2009 年,因起搏器感染行起搏器更换术;

2016 年,因电池耗竭行起搏器更换术。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人体内的治疗设备,在胸口开一个切口,然后在心脏旁「造」一个囊袋,将心脏起搏器放在囊袋里。

目前主流的心脏起搏器是主体为一个大约长宽均为 5 厘米左右的脉冲发放器,配有两根电极线,一条连接着右心房、一条连接着右心室,脉冲发放器里有电池,可以发出电脉冲,再通过电极线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心脏起搏器要靠电池供电运转,但电池总会耗尽,一般使用 10 年左右就需要更换电池。由于电极线连接着心脏,在体内长期存在,基本已经和心脏壁组织等长在一起了,同时也会和沿途的血管壁粘连在一起,如果要拿掉电极线,很容易就把血管壁撕裂,造成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更换心脏起搏器时,如果电极导线功能正常,只需换脉冲发放器,而不更换电极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