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生化指标最新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5 16:10来源: 未知

生化全套应该是除血常规以外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了。不同的医院,生化组套检查的项目会略有差别,但相差不会太大。生化全套的检查范围比较广泛,以下面这张生化报告单为例,主要涉及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谱、电解质等相关的 31 项检测。

某三甲医院报告单示例

0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ALT 存在于人体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组织器官中,尤其以肝脏含量最为丰富。

增高:提示肝细胞损伤,常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0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T 广泛存在于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多种器官和组织中。

增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03

碱性磷酸酶(ALP)

ALP 主要存在于肝脏、骨骼、肠道、妊娠晚期胎盘、肾脏等器官,其显著升高可发生于许多与肝外或肝内阻塞相关的疾病。

增高:肝胆疾病时,ALP 释放入血增多,常见于癌症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肝硬化胆管结石、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折愈合、骨软化症、骨转移癌等疾病时骨转换水平较高,导致骨来源的 ALP 升高;血清 ALP 水平升高也可见于高脂肪饮食导致的肠道 ALP 大量释放。

04

L-γ-谷氨酰转肽酶(L-γ-GGT)

L-γ-GGT 在肾脏内最多,其次为胰腺和肝。正常人血清中的 γ-GGT 主要来自肝脏,可用于对占位性肝病、肝实质损伤的诊断。

增高:原发或继发性肝癌、酒精性肝病、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胰头癌、肝外胆道癌等。

05

乳酸脱氢酶(LDH)

LDH 是一种糖酵解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和肺等组织中。

增高: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巨幼贫、溶血性贫血、肾功能衰竭等。

06

肌酸激酶(CK)

CK 分布以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肌。

增高: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急性发病时 4 ~ 6 小时开始升高 2 ~ 4 小时开始上升,18 ~ 36 小时可达高峰,2 ~ 4 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 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监测 CK 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另外,各种肌肉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和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等都可以使 CK 增高。

07

α- 羟丁酸脱氢酶(HBDH)

α- 羟丁酸脱氢酶不是一个独立的特异酶,而是含有 H 亚基的 LD-1 和 LD-2 的总称。测定的 HBDH 实际反映的是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1 和 LDH2 的活性。

增高:与 LDH 大致相同,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畸胎瘤。

8-10

胆红素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

TBIL 是 DBIL 和 IBIL 的总和,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黄疸的主要依据,有助于肝胆疾病和血液疾病的诊断。

lTBIL、DBIL 和 IBIL 都增高: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肝细胞性黄疸。

lTBIL、DBIL 增高:见于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淤积综合征等阻塞性黄疸。

lTBIL、IBIL 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溶血性黄疸。

11

总胆固醇(TC)

血脂检查常规项目有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 TC 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增高:最常见于进食过多胆固醇含量的食物,比如心、肝等动物内脏。肝硬化或重症肝炎时肝细胞受损导致胆固醇酯化发生障碍,可造成血中总胆固醇的升高。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血中出现脂蛋白-X 和肝内胆固醇合成亢进,引起总胆固醇偏高。

12

甘油三酯(TG)

血清 TG 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较大。TG 升高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增高:除了饮食因素或继发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甘油三酯也增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降低:常见于低 TG 血症,原发性者见于无 β- 脂蛋白血症,继发者见于继发性脂质代谢异常,例如肝实质性病变、吸收不良等消化道疾病,也可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

1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脂蛋白(LP)是一种既有蛋白质又有胆固醇的复合体,LP 中的胆固醇含量较为稳定。HDL-C 即为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负相关,称为「好胆固醇」。

增高:可见于原发性高 HDL 血症,雌激素类药物、长期运动、饮酒可使 HDL-C 升高。

降低:随着 HDL-C 水平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增加。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和长期吸烟等。

1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 即为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LDL-C 的功能是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从肝脏输送到有需要的细胞及组织中,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推手」,称为「坏胆固醇」。

增高:除了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也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IIa 型高脂蛋白血症。

15

脂蛋白(a)(LP (a))

LP (a) 是密度介于 HDL 和 LDL 之间,并与两者重叠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合成于肝脏,个体差异较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先天性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大动脉瘤及某些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