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口述|一线教师眼中的特殊教育:孩子需要的是

发布时间:2023-03-28 10:13来源: 未知

游戏课上,一名学生突然发脾气,和其他学生起了争执,拉扯着别人排队。

这是一名自闭症学生,在自由活动环节,他坚持要同学们按照先前老师要求的排好队、再投球。江笙见状制止了这名学生的行为,并让陪读家长带离争执的环境让学生冷静一下。

江笙是江西赣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从业四年,她常常遇到这类“突发情况”。

“自闭症的孩子有些刻板。”她分析,这名学生是因为此前大家排队投球,所以在自由活动环节思维未转换过来。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体和智力情况各异,学生有更多的复杂行为,需要专业的医学人员。但江笙坦言,特殊教育在医教结合方面,做得并不理想。

令江笙更担忧的是公众的意识。她做特教老师的第一天,出租车司机得知她教特殊学生时便说,“这种小孩子有什么好教的……”

如何让特殊学生学得好?在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支持上,有哪些不足?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两名特殊教育老师,聊了聊她们的教学经历,对学生的观察以及教学感悟。

以下是两位老师的讲述:

刘奥(特教老师,湖南长沙,从业10年):

他们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怜悯

我在湖南一个县级市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做老师,从2012年毕业到现在,工作10年了。学校现有将近200多名学生,从幼儿园到初中,每个年级都有。

我们收的全部是中重度障碍儿童,每年开学面试时做评估,都会推荐程度较好的孩子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最适合他的发展方案,开学评估时要为孩子推荐适合的学校入学,符合随班就读标准就推荐去普校。

但也有学生在普通学校呆了一段时间后,又转来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个学生轻度智力障碍,伴随视力障碍,在融入普通班级时遇到困难,老师和家长迫于各种压力,就让孩子来了特殊教育学校。

其实这个孩子,他是可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但是因为自身的智力、行为问题,以及普通学校的一些歧视,加上未给予足够适合他的教育支持,难以融入普通学校。

不管是能随班就读的孩子被普校拒绝也好,还是他们被歧视、难以融入也好,我觉得终极问题是社会无法接受一个“不符合好孩子要求”的孩子。但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多样性,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智力上的。

有些重度的孩子,如果大小便无法自理,甚至只能躺在床上,很难在学校上学。这种只能教师送教上门,每周去家里一趟,一次两三个小时。

我送教的一个唐氏综合症患儿,伴有智力障碍,同时还患有子痫,送教上门教一些非常简单基础的常识,写写自己的名字,认识人民币等等。

另一个孩子,中度智力障碍,伴有癫痫,耳朵失聪,也无法说话,只能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无法自主从椅子上站起来,必须扶着才能勉强走两步。送教上门只能依靠器材,给他按摩,锻炼肌肉,锻炼走路和进食能力等。

还有一个送教上门的孩子,平时获得的陪伴很少,爸妈是双职工,只有爷爷在家里照顾,每次我送教上门,她都很开心,哪怕学不会知识,就唱唱歌呀,跳跳舞呀,她跟着摆动一下身体,我都夸她,摸摸她的脸蛋,她都很开心。我一走,就用手把脸捂住,生气了,跟个小宝宝一样。

有些爱心人士会觉得这些孩子可怜,但这些孩子可能并不这样觉得,他们开心淳朴,如果有完善的支持系统,他们能很开心的过完一生。你觉得他们什么都没有,但他可能已经好开心了,他们不需要有你有的这些东西,他们需要更多的是支持,而不是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