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身体会中毒还会伤脑?3个建议不妨听一听

发布时间:2023-03-24 21:54来源: 未知

先说结果:从报道中的检验方法和对数据的解读来看,【电水壶会让人变笨】【只有304钢的水壶才能用】的结论并不靠谱

by 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

为什么呢?鉴于“锰超标”相关的话题已经热了好几轮,我们索性彻底说说这个锰——

锰是啥?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对于人体来说,锰的情况跟铁很相似。缺铁会出问题,但过多的铁也会造成铁中毒。

锰的情况与此相似。首先,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结缔组织、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组成成分,对于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钙吸收、血糖调节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脑与神经功能,也离不开它的参与;锰不足会影响神经发育。

▲某知名维生素片成分表。图片来源:果壳

锰过量,会怎样?

跟许多矿物质营养元素一样,过多的锰也会危害人体。锰过量会抑制铁的吸收,长期过量则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吓唬公众的“锰过量导致帕金森病”、“会让人变笨”也不算无中生有。

但还是那句老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锰?人体能够承受多少锰?科学数据不是非常统一,世界各国的解读不同,所推荐的标准也不同。

对于成年人,美国的“充足量(每天吃这么多就足够满足需要了,并不是说超过就有害)”是每天2-3毫克,中国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而“最大摄入量(不超过就认为安全,超过了则风险增加)”,中国和美国制定的标准都在每天10毫克左右。

水、空气、土壤、食物中都有锰的存在,普通人主要的锰摄入途径是食物。不同国家统计的居民锰摄入量不尽相同,一般都在几毫克的样子。中国居民锰摄入量大致为每天6.8毫克:一般人大都不会“缺锰”,同时距离“安全摄入上限”也还有相当的距离。

那么餐具里的锰,是多了还是少了?

因为锰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过量摄入又有害,所以是否有害要根据量来谈。如果锰好好的在钢材里面呆着、析出的量微不足道,自然用不着担心。如果餐具中的析出不可忽略,那么会有三种情况:

一、如果一个人从其他途径摄入的锰不足,那么这样的餐具甚至起到了“补锰”的作用;

二、如果一个人从其他途径摄入的锰充足,但是距离过量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加上这些餐具中析出的锰也还是明显低于“安全限”,那么这些锰也就无所谓;

三、如果一个人的锰摄入量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安全限,那么餐具中析出的这些锰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锰超标”的餐具是否安全,其锰含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关键因素在于“析出量”有多少,以及“其他途径的摄入量”有多少。没有这两个指标,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电水壶的锰含量会危害健康吗?

你们关心的重头戏来了!为什么本文开头说它是闹剧呢?因为这个报道中的检测方法,很有问题。

by 菊(前计量检测工程师)

首先我们看下事件的起因——《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媒体也是看到这个才去采访调查的。

报告里面其实并没有涉及“记忆力衰退”,只是做了两项相关的检测:

不锈钢成分分析:这个用了光谱分析电热水壶本身的锰含量,是相对成熟可靠的检测方式,基本没啥问题。

锰析出量:毕竟材料本身的锰含量再高,你也得进入水中才能影响到人体,所以和上面的测试是互相独立的。继续往下看,发现在锰析出量的“判断依据”中使用了中国《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提到的“锰含量小于0.1 mg/L”。这点就是让45批次产品中22批次出现健康风险的判断指标。

这个结果,问题何在?

本来觉得这报告有理有据,算是板上钉钉的结论了,但多年前的职业病还是发作了起来——这个锰析出的检测方法是啥?好好奇……

“锰析出量参照SN/T 2829-2011《食品接触材料 金属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标准规定方法检验”——照着报告中的这句话我真去翻了SN/T 2829-2011标准,发现了两个颇感惊讶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