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为什么我们总提不起干劲?

发布时间:2023-03-23 02:10来源: 未知

日本有句谚语叫“马眼前挂胡萝卜”,意思是在马的视线范围内挂一根胡萝卜作为诱饵,驱使它不停地奔跑。我不确定这个办法是否真的有效,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利用“诱饵”来提高积极性。

有些人在鼓励自己或同伴时会说“如果工作顺利完成,就去庆祝一下”,也有些学生因为父母承诺“如果你总考不好的语文能考到 90 分以上,我就奖励你一个喜欢的东西”而努力学习。

这种利用奖赏的方法在心理学领域被称作“外在动机”。作为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它在很早以前就为人所熟知。实际上,人们已经证实,缺乏外在动机会导致学习能力严重下降,甚至对于动物而言,它们可能会完全丧失学习能力。

我曾听过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里士满(Richmond)博士的讲座,他与设乐宗孝博士的共同研究中有许多关于外在动机的优秀成果。

他们以猴子为对象开展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实验内容是让猴子在其眼前的显示屏中亮起红色信号时按下手柄,当信号变成绿色时松开手柄。

如果猴子能零失误地完成这一连串的指令,就奖励它美味的果汁。如果猴子在亮起红色信号时松开了手柄,或是在信号变成绿色时按下手柄,那么它就不能获得果汁。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简单操作,成功率一般会超过 97%。

但是,一旦连续进行实验,便会出现出乎意料的结果。

例如把规则修改成猴子只完成一次并不算成功,必须连续完成四次才能获得果汁。进入这样的复合作业阶段后,成功率会显著降低。里士满博士发表在《科学》杂志(2002 年 5 月)上的论文表明,进行这种要连续四次才算成功的实验时,第一轮试行实验的成功率竟然低于75%,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成功率缓慢攀升,分别是80%和93%,而且在这两轮实验中,最后会奖励果汁的那次实验的成功率一般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即 97%。

也就是说,获取奖赏所需的步骤越多,工作的错误率就会越高。反过来也可以说,即便是重复同一个简单的操作,随着进度的推进,距离获得果汁的剩余操作越少,成功率也会越高。对奖赏的“期待”与工作的“准确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起到相应作用的应该是大脑中的额叶(frontal lobe)。

里士满博士认为“没有什么好办法能破坏期待与准确率之间的关系”。换言之,要想提高工作的准确率,就不能将多个进度合并在一起,而是要将其细分成多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都给予奖赏。

奖赏不一定是肉眼可见的东西,做成某件事时收获的“成就感”也是一种外在动机。

事实上,实现目标后的“喜悦之情”就称得上是一种奖赏。人们常说“志当存高远”,但这样不仅会导致实现目标后获得奖赏的次数减少,而且当目标无法实现时,难免会使人产生一种挫败感。为了能够顺利达成一个大目标,在设定较大的终极目标时,最好也不断设定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