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均大涨超70%,这家中国医药巨头距离全
发布时间:2023-03-23 02:09来源: 未知作为药明系掌门人,李革正在带领这艘巨轮驶向更远的海面。
3月20日晚,药明康德发布了2022年年报,报告显示,2022年度,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393.55亿元,同比增长71.8%;归母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增长72.9%。
“我相信我一定能征服美国。”1989年,登上留美学习的班机前,李革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下这样一句豪言。
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打破欧美长期占据金字塔顶端的优势地位,不亚于民族芯片的突围。
但当前,美国政府筑起的科技封锁线已蔓延至医药研发领域。李革旗下的药明生物就被美国政府盯上了。
2022年2月份,药明生物两家子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核实名单”;9月份,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意图推动Biotech美国本土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尽管10月份药明生物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公司通过9个月的时间已经基本解决了UVL事件,但各种负面消息叠加医药股颓势,药明康德股价已经腰斩,药明生物亦重挫近60%。
对于李革来说,这无疑是自上市以来的最大挑战,毕竟药明系主要依赖境外市场,强生、默沙东、葛兰素史克、辉瑞都是其长期服务对象。
李革的身家也由710亿减少到590亿元(胡润富豪榜)。
但仔细分析来看,无论是奥巴马提出的“制造业回流美国”,还是一年之前,拜登政府的《供应链百日审查报告》,都没有打乱中国医药研发的扩张节奏。
而拜登签署的生物技术法案,重点是针对中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核心是合成生物学。CXO并非第一目标。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药明康德基本面并未受到影响。年报显示,2022年,药明康德新增客户超过1400家,活跃客户数量超过5950家。其中,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58.84亿元,同比增长113%;来自欧洲客户收入44.32亿元,同比增长19%;来自中国客户收入75.26亿元,同比增长30%;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3%。
而且,在CRO领域打拼30多年的李革,早有准备。他避开锋芒,把基础制造项目重点放在海外。
根据药明生物产能扩张指引,2026年其总产能将达58万升,海外占比接近40%,增量主要来自新加坡。
药明生物还在爱尔兰、德国、美国共建设了7座基地,其中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临床生产基地生物药原液十八厂(MFG18)即将投入生产。
其次,我国CXO企业人力成本和实验成本优势明显,国内试验成本仅有发达国家的 30%~60%,人力成本更是仅有美国企业的一半甚至更低。所以,短期内,美国医药巨头很难脱离“中国供应商”。
其三,李革搭建一体化战略时,也极为重视“长尾客户”。所谓“长尾客户“,即利润贡献较小但数量较多的那部分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