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婴儿做开膛手术不打麻药,因为医生觉
发布时间:2023-03-23 02:08来源: 未知1985年春天,一位名叫杰弗里·劳森(Jeffrey Lawson)的早产儿降生在美国华盛顿。但由于他的肺动脉导管未闭,医生需要立即手术。
令人震惊的是,在手术全程,医生都没有使用麻醉剂,只使用了泮库溴铵(pavulon)——一种肌肉松弛剂。这种肌肉松弛剂可以让杰弗里在手术过程中不乱动,可意识却一直清醒。
“医生首先在杰弗里的颈部开了一个小口,然后把一根管子从这个小口伸入到胸腔中。接着从胸骨到脊柱做了一个切口,然后将杰弗里的肉、肋骨和一个肺拉到一边,并对血管进行手术。缝合胸腔后,医生又在侧面开了另一个口,把管子插进了他的肺部。” 1991年发表在《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上的一篇文章这样描述了手术的过程。
显然,尽管不能动,但当时还是个新生儿的杰弗里应该清楚感受到了脖子开口、管子插入体内、胸膛被剖开又缝合上的整个过程。
图片来源:unsplash
在手术后,杰弗里出现休克,心脏、肾、肝等多脏器开始衰竭,最终于5周后死亡。直到手术的几个月后,杰弗里那悲痛欲绝的母亲才得知自己的儿子在手术时没有打麻药,当她去质问做手术的医生为什么不使用麻醉剂时,医生说:“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婴儿能感受到疼痛。”
看到这,或许你会觉得我只是在讲一个无良庸医的故事,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例。关于“婴儿没有痛觉”这一认知,某种程度上,在当时甚至可以算是一种医学常识。很多医生在给婴儿做手术时,都不会使用麻醉剂或只使用很少量的麻醉剂;而就算使用了麻醉剂,他们的出发点也只是为了让婴儿在手术过程中不要乱动,而非减轻婴儿的痛苦。这种对婴儿的偏见,其实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
否认婴儿痛觉的漫长岁月
那么就让我们将时针再往回拨一百多年,回顾一下人们为什么会认为婴儿没有痛觉。
19世纪中期, “科学家”(scientist)一词都才出现十多年(1833年出现),那时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如果用我们现在的常识去评判,在某些方面,用“无知和荒诞”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对“疼痛”的认知。
1842年,医生克劳福德·朗(Crawford Long)首次在人类手术时使用了麻醉剂,标志着人类麻醉史的开始。然而,麻醉药品刚出现时却并未受到所有人的推崇。因为在那时,大家普遍还认为疼痛是有益的, “感受到疼痛表示健康”。一位叫做费利克斯·帕斯卡利斯(Felix Pascalis)的美国医生在1826年写道:“感受痛苦需要健全和健康的器官。因此,我们的公理是,痛苦越大,我们对生命的能力就更有信心”。受这种信念的影响,还有不少人反对使用麻醉剂。
直到几年后,人们才开始普遍接受疼痛是不好的、需要被缓解的——当然,仅限于会说话的成年人,而对于婴儿,不少人甚至可能觉得那是另一个物种。1859年,在麻醉剂出现十多年后,达尔文(Charles Darwin)出版了《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这带给了许多人一种朴素的观点:人类是从更低等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