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晚期肝癌的医生,靠这个方法让肿瘤消失…
发布时间:2023-03-23 02:07来源: 未知“查出晚期肝癌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在肿瘤面前,身为医生的我也只是一个慌乱又彷徨的病人。”广西某医院医生周先生(化名) 感慨。回想起 2021年的那段艰难时光,周先生既庆幸又唏嘘。
他的抗癌经历,正是肿瘤医学不断进步、创新疗法造福患者的缩影。
一查出就是晚期!他们多是家庭顶梁柱
那时,一拿到单位体检报告时,周先生就知道大事不好:肿瘤非常大,已经压到了两条主要血管,血管甚至被压到变形。那一刻,他想起了多年前因同样的病情而英年早逝的大学同学。
在他的印象里,晚期肝癌的治疗比较棘手,预后差。尽管如此,他还是不甘心默默等待人生划上休止符,立即四处打听对晚期肝癌治疗有丰富经验的团队。
在我院胆胰外科,周先生开始了抗癌治疗。“原本我以为肝癌只能用手术治疗,一听说自己没有手术机会,很沮丧,没想到刘超教授告诉我可以用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再加上动脉灌注,缩小肿瘤后再进行手术。”周先生感慨,都说“隔行如隔山”,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医生对不同专科的进展也不能“尽在掌握”。
很快,靶免和介入联用一个疗程后,他的生化指标大幅好转;三个疗程之后,顺利接受了肝癌根治性切除术。2021年10月份,肿瘤消失的周先生结束最后一次复查,回到广西的工作岗位上。
“其实,周先生的肿瘤长得位置不好,刚好长在肝脏的‘心口窝’里,手术切除的难度非常大。能有这样的疗效,我们也为他感到高兴。”我院胆胰外科、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中心学科带头人刘超副院长对这位同行的病情印象深刻。
从医三十多年,刘超副院长遇到过很多像周先生这样的病人。“上个月在门诊一个上午,我就遇到两位40岁左右的病人,他们正值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年龄都还小,这些病人来的时候,都有明显的腹水和黄疸,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非常可惜。”刘超副院长表示,根据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肝癌38.9万人,发病人数在各肿瘤中位居第四位。
由于肝癌早期、中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大多数病人是在病情进展到了中晚期才就诊。
刘超副院长坦言,对于中晚期肝癌病人来说,治疗的难点主要是在于病人的肝的储备功能往往已经大受打击。因为肿瘤的直径太大和数量太多,且连接肝脏的重要血管,如门静脉和肝静脉也受到牵连,导致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晚期肝癌病人一确诊,生命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预期生命只有几个月甚至更短。
新方案“强强联手”
为病人找到切除肿瘤的机会
如今,医学不断发展,特别是新的药物研发成功推动诊疗方案的更新,使得肝癌患者从中获益。
“肝癌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系统治疗、综合治疗上,尤其是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可以说亮点频出。”刘超副院长解释说,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免疫治疗”,是对人体抗癌机制的一种“补漏”和加强:由于肿瘤会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追杀”,免疫治疗通过药物的干预,让人体的免疫系统“擦亮眼睛”重新识别肿瘤,进而有的放矢,杀灭肿瘤。
靶向治疗,则是犹如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精准直攻肿瘤,达到阻止肿瘤“扩张地盘”的目的。
靶向药物与免疫药物这两种系统治疗手段的“强强联合”,让15%-30%的不可切除患者转化为可手术切除肿瘤。
根据IMbrave150研究的成果,“T+A”方案客观缓解率达到了30%。采用该方案的晚期患者肿瘤缩小的速度快,幅度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的肿瘤消失或者是完全坏死。
“最近我们对几例接受T+A疗法的晚期肝癌病人进行手术。这些病人的肿瘤很大,有些包裹了重要血管,原本无法手术切除,或者切除难度很高。可是我们采用新的疗法,帮助病人实现病情转化,获得了手术机会。”刘超副院长说,那么大的肿瘤切下来时已经完全坏死,不能再为非作歹,虽然自己对这一幕在术前心里早已有了预期,但是眼见为实的那一刻还是特别高兴,“这意味着病人的生机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