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与民众的一个习惯有关
发布时间:2023-03-19 00:43来源: 未知就在大陆民众被甲型流感困扰之际,台湾地区众多医生依然将目光聚焦在新冠病毒上。3月20日台湾地区轻症免隔离政策就要上路了,岛内有民众担心,接下来要如何与新冠病毒共存?长新冠问题是否会持续给民众带来困扰?
为了弄清楚新冠肺炎以及长新冠对台湾民众的影响程度,台湾感染症医学会于今年的2月20日-3月1日针对全台18岁以上1168位确诊民众进行了“新冠肺炎对生活影响调查”问卷调查。
(急诊)
结果显示,有60%的岛内民众表示确诊后日常生活产生变化,包括睡眠、情绪、记忆力、专注度和体力都受到影响。有40%的民众认为身上存在长新冠症状,其中70%的人表示长新冠症状已影响到日常生活,这些受长新冠影响的高危人群平均就医0.73次,且超过一半就医后仍无改善。
另外,调查还发现,仅40%的高风险人群确诊后就医接受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剩余60%的高风险人群并未服用药物。
台湾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王复德表示,从问卷结果来看,台湾长新冠的发生比率不低,尤其高达60%的高风险族群没有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会增加长新冠症状的发生,容易引发重症与死亡风险。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除了能预防重症和死亡风险外,也能降低近3成长新冠的风险。由此可见,岛内防范新冠重症仍有努力空间。
为何岛内民众确诊后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比例这么低呢?主要跟病人自己的疏忽大意有关。目前岛内各大药店都可以买到抗病毒口服药物,之所以服用的人少,是因为许多高风险人群自认为是轻症,要么不吃药,要么只吃上个一两天就停止。
(长新冠症状)
王复德认为,其实吃药一两天的行为可能比不吃药更危险,以后容易出现抗药性,他提醒岛内民众,要完整地吃完5天,把握5日黄金治疗期,这样才能避免后续引发的重症和长新冠症状。
王复德指出,根据问卷统计推估,长新冠患者平均就医0.73次,如果以全台湾一千多万已确诊者进行统计,健保资源至少已投入约18亿新台币支出用以治疗长新冠。如果以近期新增确诊人数预估,每季度恐怕投入约2亿元健保资源,在民众健康与治疗经费双重打击下,长新冠可说是台湾的一个新危机。
台湾感染管制学会理事长陈宜君也指出,长新冠的常见症状包括容易疲劳、肌肉酸痛、思考或注意力下降、味觉或嗅觉异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样化且遍及全身。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指出,80%的长新冠患者认为日常生活受限,其中对40岁-69岁的民众影响尤为明显。
新冠肺炎不仅仅会导致影响生活的长新冠出现,更可能对人体的多重器官造成长期损害。
根据研究追踪显示,约70%的民众确诊半年后,至少有一处器官受损,肝脏、心脏、脾脏、肺脏等功能出现异常。国际权威期刊《Nature》研究公布,确诊新冠后发生肺栓塞、心脏疾病、中风、糖尿病等风险都大幅增加,甚至将死亡风险提升约1.6倍。
(长新冠症状)
对于3月20日台湾地区轻症免隔离政策上路,岛内医生也提醒,民众与新冠病毒接触的机会将大幅增加,应在家中备足快筛剂,一旦出现疑似症状仍应进行快筛并寻求医师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新冠后的症状很容易与甲流混淆,有的人认为自己“复阳”了,殊不知感染的却是甲流。目前仍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也应该关注流感高危人群。
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高风险慢性病、小孩、孕妇来说,除了注射流感疫苗外,还应留意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急促、缺氧等危险征兆,一旦有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