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实在太“受罪”!看完赶紧改
发布时间:2023-03-10 00:14来源: 未知有道是“食为天,胃为先”,想要吃嘛嘛香,有个好胃很关键。然而现实却很无奈,根据统计,我国胃病发生率高达85%,慢性胃炎等疾病发病更是呈明显年轻化趋势,23-34岁慢性胃炎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形势之所以会如此不乐观,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脱不开关系。特别是下面这5个吃饭习惯,若你也有一定要趁早改,千万别等到胃“千疮百孔”了再后悔莫及!
不良饮食习惯一
吃得太快
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都变成了一副“急性子”,不仅看剧常是N倍速,连吃饭也一味图快。饭菜在嘴里刚尝了个味,还没细细咀嚼,就被匆匆咽了下去。而这样做不仅容易噎到,还可能给消化系统造成损伤。
进食过快会使得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大块食物进入胃中一方面容易划伤食道和胃黏膜,另一方面会增加肠胃的工作负担,长期如此,胃胀、胃痛、反酸等消化系统疾病很容易找上门。
不仅如此,吃得太快对血糖、体重也会造成不利影响。与细嚼慢咽相比,狼吞虎咽会使患糖尿病的风险提高三成、发胖风险增加至少3倍。
建议
一般来说,吃早餐最好花费15~20分钟,午餐和晚餐时间则需要再延长些,在30分钟左右吃完,不宜过快。吃的时候尽量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次数,以促进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二
吃得太多
吃得太多会使胃长时间处于饱胀状态,肠胃持续分泌胃液等消化液反复刺激胃黏膜,胃炎、胃溃疡、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另外,吃太多、吃太饱时,血液会大量供给胃肠等消化器官,大脑供血相对减少,脑细胞老化速度会有所加快。根据统计,约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年轻时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建议
吃饭吃到七分饱的状态就可以了。当感觉胃还没有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没有那么想吃,进食速度也有明显减缓,习惯性地还会塞下几口,但如果把食物撤走对身心来说也可以接受,那就说明已达到七分饱。
另外,改变进餐顺序,先喝汤、吃菜,再搭配荤菜吃主食同样是帮助控制食量的好方法之一。
不良饮食习惯三
吃得太咸
盐吃多了不仅会影响血压,对胃黏膜也会造成很大损伤。长期高盐饮食让胃黏膜变得稀薄、渐渐失去保护功能,这样胃酸对胃壁的刺激会变得更大,从而易诱发胃炎、胃溃疡等多种胃病。
不仅如此,还有研究表明持续数周的高钠盐饮食可能会损害大脑的内皮细胞,致使记忆力、认知功能下降,脑卒中发作风险上升。心脏、肾脏、骨骼等多个器官也很怕“咸”,摄入过多对它们也会有不小的伤害。
建议
2022版膳食宝塔从原先建议<6克,更改为<5克,和世卫组织的推荐保持一致。目前国人的平均吃盐量在10g左右,日常可用量勺等工具来帮助调控。
在控制直接摄入的盐分的同时,大家还需要警惕一些“隐形盐”,比如酱油、鸡精、豆瓣酱等调料,腊肠、香肠等加工肉类,蜜饯、饼干等零食,以及腌制食品、挂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