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科学护耳知识快收藏.知道了对身体有好处
发布时间:2023-03-03 00:51来源: 未知今年3月3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笔者从东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受损的患者不在少数。东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蒋迪提醒,市民在生活中要有科学爱耳护耳的意识和知识,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切不能久拖不治。
树立科学安全用耳意识
林勇(化名)今年31岁,大学毕业那年得了中耳炎,一直没有去医院进行系统治疗。随后的8年里,林勇的中耳炎反复发作。最近,他出现了双耳耳鸣、流脓、恶心、头痛、头晕等症状,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了,才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就诊。林勇被诊断为双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脑膜炎,情况十分严重,双耳的听骨和听神经受到了严重破坏,听骨已经完全烂掉,不幸失聪。
53岁的刘阿姨(化姓)有掏耳朵的习惯,只要是感觉耳朵痒了或是不干净了,就会拿出工具掏一掏。一个多月前,她在家里掏耳朵时,发现棉签上面沾有血丝,右耳出现了阻塞感,于是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检查,医生发现她鼓膜穿孔,听力受损,还有感染。
耳朵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增多。专家提醒,市民要树立科学安全用的耳意识,具备科学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用耳习惯,一半以上听力损伤是可避免。
保养耳朵应了解这些知识
很多人都知道保养自己的身体和脸部,但很少有人知道听力也需要保养。蒋迪提醒,听力的保养首先就是避免噪音影响,人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音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其次是戒挖掏。很多人习惯用棉签清理耳朵,认为棉签前端柔软不会伤害耳朵。“使用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是可以的,但棉签与外耳道的直径差不多,用棉签掏耳朵,不但不能把耵聍掏出来,还可能将其推向耳道内侧。”蒋迪说,耵聍具有一定酸性,如果靠近鼓膜会对鼓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听力,长此以往会导致耵聍堆积在鼓膜周边,对鼓膜及耳道中的皮肤黏膜造成影响。
去年年底,20多岁的小伙子小黎(化名)因为耳朵出现瘙痒、流脓、局部红肿、咀嚼东西时牵扯痛等症状,到医院耳鼻咽喉外科求助,经询问,小黎曾体验过采耳。“采耳使用的工具可能没有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从而导致交叉感染。”蒋迪表示,采耳其实和掏耳朵相似,一般不需要主动进行。蒋迪建议,如果耵聍已堵塞整个耳道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此外,耳朵也需要放松,经常按摩也是保养的一种。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到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不良生活习惯易导致耳聋
走在大街上或是公园里,经常能看到戴着耳机逛街、跑步的人群,看起来很酷,实际上却潜藏着早聋10年的危险。专家表示,目前青少年暴聋症明显增多,与长期戴耳机有关。
长时间佩戴耳机,将造成耳部供血严重不足,并造成耳部细胞水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患上“职业性失聪”。若仍处于嘈杂的环境中,就会逐渐由短暂失聪演变成永久失聪。
专家介绍,人使用耳塞听声,声音能量直接到耳蜗,没有经过外耳、中耳的消解,时间一长就会损害到内耳柔弱的毛细胞。据统计,门诊中内耳毛细胞、神经受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占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内耳里的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